[发明专利]一种核桃仁饮料的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49698.5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4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黔西南州蒂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A23L5/00;A23L5/20 |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周黎亚 |
| 地址: | 562400 贵州省黔西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桃仁 饮料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核桃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桃仁饮料的加工方法,包括去皮、打浆调配、均质、杀菌步骤;所述去皮是将核桃仁先置于‑10~‑20℃条件下冷冻30~40min,再将核桃仁放入等离子活化机中,在压力为50~60Pa、活化功率为110~140W的条件下,用等离子气体处理4~6min后,采用10‑30℃的去离子水高压冲洗核桃仁,得到去皮核桃仁;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核桃仁饮料营养价值高,营养成分丰富,质地均匀,口感细腻,货架期长,去皮方法简单易行,可控性高、安全性高、去皮效果高,且营养损失小,打浆调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控制要求低,不仅丰富了营养成分,还避免了核桃蛋白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桃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桃仁饮料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核桃仁营养丰富,脂质含量高达60%~70%,蛋白质含量达15%~20%,核桃蛋白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标准,属优质植物蛋白;此外,核桃还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镁等多种人体所需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胡萝卜素、核黄素、磷脂、烟酸、尼克酸等也十分丰富,赋予核桃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抗衰老、抗癌、预防神经退变、强身补脑、增强记忆力等作用。
将核桃仁加工成饮料能够充分利用核桃的营养保健价值,有利于开发核桃蛋白资源,还可以有效缓解核桃鲜果因采后呼吸强度大、含水量高、不饱和脂肪酸丰富、酶活性较高而引起的果仁易失水、哈败、霉变等不耐贮藏现象;但是核桃仁外面有一层薄且紧密的褐色外衣,称之为核桃内种皮,其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能沉淀蛋白质、生物碱的水溶性单宁成分,影响核桃仁饮料产品的稳定性和外观,并且,其能够与唾液蛋白质结合,使舌头上皮组织细胞收缩,引起令人不悦的收敛感和干燥感,进而使得核桃仁饮料产生苦涩口感,核桃内种皮中单宁含量约为326.16mg/100g,约占核桃仁单宁总量的98%,由于单宁能与核桃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结合产生沉淀,并且这种沉淀被称为抗营养物质,从而降低核桃制品的质量,加之天然植物单宁容易被空气氧化,尤其在高温条件、铁和铜等金属离子存在或多酚氧化酶的参与下,很快被氧化成醌类物质,这会引起核桃仁饮料发生褐变。因此,在核桃仁饮料加工过程中有效去除核桃内种皮是关键。
目前,碱液浸泡去皮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但当碱性太强时,不仅会腐蚀掉种皮,也会腐蚀到果肉,造成果肉质量损失,同时核桃仁质地变软,颜色变白,影响最后产品的口感,不利于后续加工利用。如缩短浸泡时间去皮,又会因稀碱液还未来得及润湿核仁表皮而达不到理想的去皮效果;长时间浸泡又会腐蚀核仁使其质地变差,造成质量损失。如浸泡温度较低时,去皮耗时比较长,去皮的效果就难达到工艺的要求。浸泡温度过高时蛋白质会发生水解、变性,碱液残留量也随温度增加,同时对果肉也会有一定的腐蚀,导致质地变软;这些使得采用此法的控制难度较高。
专利申请号CN202010475536.4公开了一种核桃自动脱皮加工方法,制备方法中包括超声浸泡、高压冲洗去皮、除霉处理、冲洗、表面烘干、微波干燥步骤,其中超声浸泡,浸泡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05-0.1wt%;除霉处理,将核桃仁浸入浓度0.5-1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同时配合臭氧鼓泡,一方面可以破坏软皮纤维结构,便于软皮脱除,另一方面可有效除去核桃仁存在的黄曲霉等,安全高效地去除核桃中的黄曲霉,并减少加工过程核桃营养成分的损失,核桃清洗脱皮效率高,生产工艺简单、安全、清洁,产品质量高、口感好,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但该法中步骤复杂,且微波干燥的工艺条件为:微波吹风速度为3-10m/s,微波干燥时间为60-120min,微波频率2450±30MHz,微波功率为40-80Kw,这样的条件使得核桃仁会大量脱水,导致蛋白质变性发黄甚至焦化,产生烧糊味造成营养成分损耗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黔西南州蒂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黔西南州蒂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96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