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控氮素浓度并进行水质增氧的生态塘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46016.5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0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崔飞剑;杜宏伟;覃光雄;王龙乐;张宗尧;侯文彪;郭志鹏;黄志伟;李文静;房怀阳;曾凡棠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28;C02F3/30;C02F3/32;A01K63/04;A01G22/00;A01G22/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 地址: | 5105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氮素 浓度 进行 水质 生态 系统 | ||
1.一种可调控氮素浓度并进行水质增氧的生态塘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用“分级”原则对养鱼肥水进行处理以及增氧,整个生态塘系统分为浮水植物兼性厌氧区M1、曝气增氧区M2、淹没式生物填料模块增氧区M3、沉水植物充氧区M4四级;所述浮水植物兼性厌氧区M1、曝气增氧区M2、淹没式生物填料模块增氧区M3、沉水植物充氧区M4为梯度设计,且浮水植物兼性厌氧区M1、曝气增氧区M2、淹没式生物填料模块增氧区M3、沉水植物充氧区M4的末端均设有生态坝,鱼塘水通过泵站抽送至浮水植物兼性厌氧区M1;沉水植物充氧区M4的生态坝下方通过沟渠连接至鱼塘;
所述浮水植物兼性厌氧区M1、沉水植物充氧区M4的底部均按0.25kg/m2铺设生石灰,在生石灰的上层分别再按10-15kg/m2铺设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活性污泥;
所述曝气增氧区M2采用机械增氧曝气和水车曝气以及喷泉曝气三种方式进行混合曝气;
浮水植物兼性厌氧区M1、沉水植物充氧区M4中的栽种:选用干根系发达且完整的根苗进行栽种,严格执行随起随运随载原则,起苗前1-3天对幼苗进行补水;裸根苗必须当天种植,起苗开始暴露时间不超过8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鱼废水生态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雨季时,将进水中含有高浓度氨氮废水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通过兼性厌氧区M1与增氧区M2生态系统对废水进行适当脱毒减害处理后,通过沟渠引流至附近农田进行农田灌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鱼废水生态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沟渠内种植有植物,包括:H=0.7-0.8m,冠幅为0.4-0.5m的水红勒杜鹃,种植密度为8株/m2、H=0.6-0.7m,冠幅为0.4-0.6m的灰莉球,种植密度为8株/m2、糖蜜草16株/m2、格桑花16株/m2、H=0.3-0.35m,冠幅为0.2-0.3m的紫花梭鱼草和白花梭鱼草,密度为10株/m2,在秋冬季时应及时对枯萎的植物进行收割和清除,植物养护期为12个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氮素浓度并进行水质增氧的生态塘系统,其特征在于,其根据不同场景其运作方式分别如下:
S1:对于氨氮浓度高于6mg/L以上的养鱼肥水,通过调节出水量,使得高氨氮肥水在生态塘系统中停留时间为8-10d,确保氨氮浓度降至毒性阈值以下,同时水中氧气浓度得到提升;
S2:对于氨氮浓度为4-6mg/L的养鱼水,通过调节出水流量,使得养鱼水在调蓄塘生态系统中停留时间为6-8d,确保毒性物质降至毒性阈值以下;
S3:对于氨氮浓度为2-4mg/L的养鱼水,通过调节出水流量,确保养鱼水在生态塘系统停留时间为4-6d,确保养鱼水将至毒性阈值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氮素浓度并进行水质增氧的生态塘系统,其特征在于,其针对以下突发情况的维护方法为:
S1:管网油脂性液体扩散:采用用半浮式围隔圈隔,逐渐缩小周长,待油脂性液体相对集中后,抛撒吸油毡,吸附后清除油脂性液体;
S2:水体浑浊:在水体悬浮物在较短时间迅速增加时可通过絮凝剂进行沉降;
S3:有毒物质进入局部水体,应及时受用幕帘式围隔封堵隔离,并使用潜水泵将污染水抽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氮素浓度并进行水质增氧的生态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淹没式生物填料模块增氧区M3中采用的生物填料是将直径为3-5cm的球型铁碳颗粒装入直径为10cm的悬浮球中进行填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氮素浓度并进行水质增氧的生态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淹没式生物填料模块增氧区M3中采用的生物填料是将直径为3-5cm的球型铁碳颗粒进行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60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