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冷源损失的汽轮机余热应用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44453.3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2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硕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硕汉 |
| 主分类号: | F01K11/02 | 分类号: | F01K11/02;F01K17/02;F01K17/04;F01D15/10 |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国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1 | 代理人: | 宋业萍 |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损失 汽轮机 余热 应用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降低冷源损失的汽轮机余热应用系统,包括锅炉、汽轮机、汽轮机发电机、送风机、一次风机、背压发电机、第一暖风器、第二暖风器、高温省煤器、低温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锅炉蒸汽出口与汽轮机连接,汽轮机第四段抽汽与背压发电机连接;锅炉出烟口与空气预热器连接,与空气预热器并联的烟道上连接高温省煤器、低温省煤器;背压机发电机排汽分别与第一暖风器、第二暖风器连接;送风机、一次风机的出风口分别与第一暖风器、第二暖风器连接,第一暖风器、第二暖风器的出风口分别通过空气预热器与锅炉连接。能回收利用锅炉烟气余热,降低汽轮机冷源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冷源损失的汽轮机余热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社会及中国政府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对煤电机组的能耗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目前现役机组的能耗指标大多仍达不到这一要求,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通过节能优化和进一步改造来提升机组运行水平,进而提升电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此应运而生了多种节能减排技术,在降低汽轮机冷源损失方面提出了很多技术路线,但是所用的技术路线,仍存在以下问题:1、不对外供热时,目前汽轮机余热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但是目前降低汽轮机的冷源损失办法不多,较难提升汽轮机的余热利用,进一步降低冷源损失;2、不对外供热时,锅炉烟气余热还有一定的利用空间,未能充分利用,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3、锅炉空气预热器低温段换热元件发生低温腐蚀和堵灰现象仍较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降低冷源损失的汽轮机余热应用系统,减少汽轮机的冷源损失,提高汽轮机的循环效率,并能够解决空气预热器堵灰和低温腐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降低冷源损失的汽轮机余热应用系统,包括锅炉、汽轮机和汽轮机发电机,所述汽轮机包括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所述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的转子输出轴依次连接;
所述锅炉的蒸汽出口分别与高压缸、中压缸的进汽口连接,所述中压缸的排汽口与所述低压缸的进汽口连接,所述低压缸的转子输出轴与所述汽轮机发电机连接,所述低压缸的排汽口与凝汽器的进汽口连接,所述凝汽器产生的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加压后,依次通过第一低压加热器、第二低压加热器、第三低压加热器、第四低压加热器与除氧器相连,所述除氧器出口的给水经给水泵加压后,依次流过第一高压加热器、第二高压加热器和第三高压加热器,最终与所述锅炉相连;所述高压缸的第一、第二段抽汽出口分别与第三高压加热器、第二高压加热器的抽汽入口连接,所述中压缸的第三、第四段抽汽出口分别与第一高压加热器、除氧器的抽汽入口连接,所述低压缸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段抽汽出口分别与所述第四低压加热器、第三低压加热器、第二低压加热器、第一低压加热器的抽汽入口连接;
所述锅炉的尾部烟道上连接有空气预热器,与空气预热器并联的旁路烟道上依次连接有高温省煤器、低温省煤器,所述锅炉的烟气出口分别与所述空气预热器、所述高温省煤器的烟气入口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所述低温省煤器的烟气出口相连后与烟气处理装置连接;所述第二低压加热器的凝结水出口与所述低温省煤器的凝结水入口连接,所述低温省煤器的凝结水出口与所述除氧器的凝结水入口连接;所述高温省煤器的给水入口与所述给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高温省煤器的给水出口与第三高压加热器的给水出口连接后与锅炉相连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中压缸的第四段抽汽出口还与背压发电机的进汽口连接,所述背压发电机直接为发电厂提供厂用电;所述背压发电机的排汽口分别与第一暖风器、第二暖风器的进汽口连接,所述第一暖风器的入风口与送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暖风器的入风口与一次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送风机、一次风机的入风口均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一暖风器、所述第二暖风器的出风口分别通过所述空气预热器与所述锅炉的入风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硕汉,未经李硕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4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拍架旋转头
- 下一篇:一种抗滑型聚氨酯支撑垫及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