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异型C/SiC面板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43292.6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9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涵;周长灵;徐鸿照;姜凯;杨芳红;刘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84 | 分类号: | C04B35/84;C04B35/80;C04B41/8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赵奕 |
| 地址: | 255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异型 sic 面板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异型C/SiC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通过在薄壁面板的周边预留防变形圈来控制C/SiC面板的形变。所述防变形圈为:在制备薄壁异型C/SiC面板预制体时,在预制体面板原有尺寸的周边预留一圈边缘,所述边缘的厚度大于预制体的厚度。本发明制备方法与现有采用模具来控制面板变形的技术相比,无需针对每件面板设计专用模具,制备成本低,周期短,并可以进行批量化的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SiC面板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薄壁异型C/SiC面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薄壁面板构件广泛应用于航天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中,为了提高热防护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降低其连接安装以及维修的难度,大尺寸复合材料薄壁面板构件的使用大大普及。
现有复合材料薄壁面板构建的制备通过对碳纤维预制件的预先成形,然后经先驱体浸渍裂解化法(PIP)两个步骤制备得到复合材料薄壁面板构件。
在采用CVI(化学气相渗透)工艺或者PIP(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C/SiC薄壁异型面板的时候,由于面板厚度较薄,在热处理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导致面板最终外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制备过程中通常采用模具夹持的方式来防止面板变形,根据面板外形设计制造了所需的石墨模具,并通过模具结构的设计,有效防止面板变形,并提高了模具的可重复性。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模具夹持的方式用于防止面板变形,但是当面板形状不同时,模具无法通用,且批量生产时,每件面板均需制作模具,从而导致整个制备过程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工程化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薄壁异型C/SiC面板的制备方法。
一种薄壁异型C/SiC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CVI或PIP处理过程中,在薄壁面板的周边预留防变形圈来控制C/SiC面板的形变。
所述防变形圈为:在制备薄壁异型C/SiC面板预制体时,在预制体面板原有尺寸的周边预留一圈边缘,所述边缘的厚度大于预制体的厚度。
所述方法的实现过程包括:采用CVI或PIP法,对所述预制体进行两次致密化处理,使预制体达到要求的密度,并大大减小预制体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
所述方法的实现过程还包括加工过程,按照面板尺寸对预制体进行加工,并在面板的四周保留防变形圈,防止后续致密化处理时面板变形。
所述预制体为二维针刺碳纤维预制体,密度为0.40~0.60g/cm3。
所述方法的实现过程还包括再次加工过程:将经过第二次致密化处理的坯体的防变形圈去除。
所述方法的实现过程还包括制备涂层:在去除防变形圈的坯体表面制备一层SiC涂层,用于加工断面的封孔。
方法的实现步骤包括内容如下:
1)制备预制体:采用二维针刺碳纤维预制体,周边预留防变形圈;
2)初步致密化:通过CVI或PIP法,对预制体进行致密化处理;
3)初次加工:按照面板尺寸将初步致密化处理后的坯体进行,面板四周保留防变形圈,以防止后续致密化处理时面板变形;
4)再次致密化:通过CVI或PIP法,对初次加工后的坯体再次进行致密化处理;
5)再次加工:将坯体四周的防变形圈去除;
6)涂层制备:采用CVD工艺在坯体表面制备一层SiC涂层,用于加工断面的封孔。
所述防变形圈的厚度为面板厚度单侧加3~5mm,宽度为10~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32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