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段压裂大斜度气井试井图版生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7453.0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6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孔杰;孙虎;张冕;兰建平;池晓明;欧阳伟平;刘欢;李杉杉;杨博;张云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7 | 分类号: | E21B43/27;E21B49/0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姬晓莹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段 压裂大 斜度 气井 图版 生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段压裂大斜度气井试井图版生成方法及系统,属于油气田井下测试技术领域。一种分段压裂大斜度气井试井图版生成方法,通过构建顶底封闭外侧无限大三重介质储层物理模型,从连续点源解出发,通过沿部分压开裂缝面的垂向进行积分,得到不同侧向外边界条件下的部分压开裂缝垂向线源解,然后沿裂缝长度方向将其离散成若干个单元,来求解部分压开裂缝的压力响应解,最后将第一条至最后一条部分压开裂缝的压力响应解进行依次叠加,得到三重介质气藏分段压裂大斜度井压力响应解,并建立相应的试井双对数曲线图版,为试井工程师在遇到分段压裂大斜度井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试井理论图版,便于进一步准确开展的试井拟合解释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井下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段压裂大斜度气井试井图版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常规砂岩气藏储量替代率越来越低,类似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以及我国参与开发的中亚地区阿姆河右岸盆地的碳酸盐岩气藏受到大量关注。相比其他类型的油气藏,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的储层非均质差异更加明显。储集渗流介质复杂多样,通常主要包含溶洞、天然裂缝、孔隙三类介质,具有明显的三重介质特征,所以使得储层内部流体流动模式极其复杂。而且当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物性较差时,特别是其中孔隙介质较为致密时,此时需要对储层进行酸化压裂改造,才能取得理想的开发效果。
目前,现场气田除采用传统直井、水平井外,大斜度井也作为近些年常采用的井型之一。在大斜度井开发的基础上,再结合分段压裂的完井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大与储层的接触面积,与储层形成有效的裂缝网络通道,从而达到有效开采此类气藏的目的。但是将分段压裂大斜度井与缝洞型储层相结合的试井模型目前还不够完善,并没有针对分段压裂条件下的试井模型和图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分段压裂大斜度气井试井图版生成方法及系统,通过对分段压裂大斜度井的压力动态进行建模,为试井工程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试井理论图版,便于进一步准确开展的试井拟合解释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分段压裂大斜度气井试井图版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分段压裂大斜度气井所在气藏的顶底封闭外侧无限大三重介质储层物理模型并确定模型参数,所述的大斜度气井所在气藏的顶底封闭外侧无限大三重介质储层物理模型包括溶洞介质、裂缝介质和孔隙基质介质,所述的裂缝包括天然裂缝和分段压裂产生的垂直裂缝,所述垂直裂缝与大斜度井形成正交,所述的模型参数包括溶洞介质参数、裂缝介质参数、孔隙基质介质参数和气体参数;
S2、根据S1中所建立的物理模型,假设仅有天然裂缝与大斜度井筒连通,由各向异性的无限大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瞬时点源的动态平衡理论,得到其连续点源模型及模型解;
S3、根据S2中顶底封闭外侧无限大三重介质气藏连续点源解,假设每条垂直裂缝均为部分压开裂缝且裂缝段间距均相等,通过沿部分压开裂缝面的垂向进行积分,得到不同侧向外边界条件下的部分压开裂缝垂向线源模型及模型解;
S4、根据S3得到的部分压开裂缝垂向线源解,沿裂缝长度方向将其离散成若干个单元,求解部分压开裂缝的压力响应解,得到部分压开裂缝的面源模型及模型解;
S5、根据势的叠加原理,将S4中的第一条至最后一条部分压开裂缝的压力响应解进行依次叠加,得到分段压裂大斜度气井压力响应模型及模型解;
S6、当分段压裂大斜度井以定产量生产时,根据S5得到的分段压裂大斜度气井压力响应解,得到无限大侧向边界下的无限导流分段压裂大斜度井井底压力响应及各离散单元的流量分布情况,通过Stehfest数值反演,计算得到分段压裂大斜度气井实空间的试井曲线图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74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及其基于指纹识别的启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包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