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室存放支撑工装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37324.1 | 申请日: | 2020-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5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汤运刚;田志骞;党键;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H3/00 | 分类号: | B25H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任欢 |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列车 司机 存放 支撑 工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室存放支撑工装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司机室存放时存在易发生滑落或侧翻风险,且存放工装通用性差的问题,具有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装制造、维修、存放费用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室存放支撑工装,包括可锁紧于地面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具有设定的高度,第一支撑件设置至少两个,多个第一支撑件设置第一支撑座用于从司机室的两侧分别对司机室后侧的边侧进行支撑,第二支撑件对司机室的前侧进行支撑,第一支撑件的高度可调,第二支撑件设置第二支撑座和高度可调的第三支撑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一种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室存放支撑工装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轨道交通列车的司机室在存放时,采用存放凳进行支撑,因轨道交通列车的特殊形状,通常存放凳设置有多个,存放凳通常为直立结构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轨道交通列车的种类是较多的,不同种类列车司机室的结构各不相同,即司机室前部和后部高度、尺寸等都不尽相同,发明人发现,针对不同的列车种类,相应存放凳的规格要求也各不相同,这样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同种类的车型需制作各自与之对应的专用存放凳,不同种类的各种存放凳都是专用的,制造和维修成本高且通用性较差,而暂时不用的存放凳增加了存放成本。
2)在生产不同车型时,相应的存放凳需要进行更换,存放凳频繁更换,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3)因司机室的形状是特殊的,需要存放凳前后高度不一致,这样容易导致司机室存放发生倾斜,存在滑落或存放凳倾倒的安全隐患;司机室吊运存放时因存放偏位等问题容易引起存放凳倾倒,存在侧翻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室存放支撑工装,可根据不同车型的司机室,调整工装的设置高度,提高工装的通用性,减少了工装制造、维修、存放费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室存放支撑方法,给出了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室的存放支撑方法,可保证对司机室的稳定支撑,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且可降低司机室花生滑落和侧翻的概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室存放支撑工装,包括可锁紧于地面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具有设定的高度,第一支撑件设置至少两个,多个第一支撑件设置第一支撑座用于从司机室的两侧分别对司机室后侧的边侧进行支撑,第二支撑件对司机室的前侧进行支撑,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邻两第一支撑件之间间隔设定的距离便于工作人员或设备的出入,第一支撑件的高度可调,第二支撑件设置第二支撑座和高度可调的第三支撑座。
如上所述的支撑工装,通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可分别从司机室的后侧和前侧对司机室进行可靠稳定支撑,因第一支撑件和第三支撑座高度可调,提高了工装的适用范围,拓宽该工装的通用性,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可锁紧于地面,实现对司机室的稳定支撑,有效避免司机室的意外滑落和侧翻风险。
如上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室存放支撑工装,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与地面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这样锁紧件在固定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后,位置被固定,保证工装设置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室存放支撑工装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架和设于第一支撑架顶部的所述第一支撑座;
第一支撑座为L型,所述司机室两侧第一支撑座相对设置,L型的第一支撑座可更好地对司机室的边侧进行卡合,保证对司机室的限位,起到较好的支撑存放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73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