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37080.7 | 申请日: | 2020-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4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凯;张斌斌;姚伟;卞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名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7/16 | 分类号: | B29B7/16;B29B7/80;B29B13/06;B29C43/02;B29C43/34;B29C43/32;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蒋骏杰 |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保险杠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下述重量份取原料:聚丙烯树脂粉末40份、玻璃纤维45份、硅烷偶联剂10份、丙烯酸树脂乳液4份、抗氧化剂1份;S2:将聚丙烯树脂粉末、硅烷偶联剂、玻璃纤维、丙烯酸树脂乳液和抗氧化剂投入生产装置内,从而得到坯料;S3:将坯料放置于模具内,并通过合模、加压得到所需的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生产装置实现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并且设置有搅拌组件能够对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且在搅拌混合后,能够通过环形刮板对粘附于搅拌壳体内壁的原料进行刮除,从而避免原料大量粘附于搅拌壳体内壁造成产品质量较差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装在汽车前后端,不仅有装饰功能,更重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轻量化的要求,汽车前后保险杠从以金属材料为主过渡到塑料材料,目前汽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大多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都是塑料制成的。
目前,汽车保险杠材料大多以纤维三维编织物为增强骨架,用热塑性或者热塑性树脂浸渍形成复合材料作为保险杠,这类复合材料虽然具有强度高的性能,也能能实现汽车的轻量化,汽车发生低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和乘客;这类复合材料在制备时常常需要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保证产品的性能,但目前的制备方法无法保证这一点,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下述重量份取原料:聚丙烯树脂粉末40份、玻璃纤维45份、硅烷偶联剂10份、丙烯酸树脂乳液4份、抗氧化剂1份;
S2:将聚丙烯树脂粉末、硅烷偶联剂、玻璃纤维、丙烯酸树脂乳液和抗氧化剂投入生产装置内,从而得到坯料;
S3:将坯料放置于模具内,并通过合模、加压得到所需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中使用的生产装置包括搅拌组件、干燥组件和成型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壳体、搅拌电机和搅拌杆;所述搅拌壳体顶端一侧开设有进料管道,另一侧开设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料管道另一端开设有进料口,进水管道另一端与水罐底端连通;所述搅拌壳体内部设置有搅拌杆,搅拌杆竖直设置,搅拌杆顶端贯穿搅拌壳体顶面与搅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搅拌杆表面靠近底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底面固定连接有斜杆,斜杆倾斜固定且斜杆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第一定位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壳体底端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出料管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底端外圈设置有环形刮板,环形刮板与搅拌壳体内部尺寸匹配;所述环形刮板内壁水平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杆且环形刮板通过若干第二定位杆与搅拌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杆远离搅拌杆一端的端部表面竖直固定有转杆,转杆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一定位杆转动连接,转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一侧与搅拌壳体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道底端设置有干燥组件;所述干燥组件包括干燥壳体、热风机和固定板;所述干燥壳体内部竖直固定有隔板,隔板将干燥壳体内部分隔成干燥室和风机室;所述干燥室内部顶端与出料管道连通,干燥室底端水平固定有固定板;所述风机室内部安装固定有热风机,热风机进风口端贯穿干燥壳体向外延伸,热风机出风口端贯穿隔板与干燥室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底面安装固定有若干电热管;所述干燥壳体一侧对应干燥室位置处开设有转门,转门与干燥壳体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名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名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7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