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37080.7 | 申请日: | 2020-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4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凯;张斌斌;姚伟;卞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名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7/16 | 分类号: | B29B7/16;B29B7/80;B29B13/06;B29C43/02;B29C43/34;B29C43/32;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蒋骏杰 |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保险杠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下述重量份取原料:聚丙烯树脂粉末40份、玻璃纤维45份、硅烷偶联剂10份、丙烯酸树脂乳液4份、抗氧化剂1份;
S2:将聚丙烯树脂粉末、硅烷偶联剂、玻璃纤维、丙烯酸树脂乳液和抗氧化剂投入生产装置(1)内,从而得到坯料;
S3:将坯料放置于模具内,并通过合模、加压得到所需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中使用的生产装置(1)包括搅拌组件(2)、干燥组件(4)和成型组件(6);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搅拌壳体(201)、搅拌电机(206)和搅拌杆(207);所述搅拌壳体(201)顶端一侧开设有进料管道(202),另一侧开设有进水管道(204);所述进料管道(202)另一端开设有进料口(203),进水管道(204)另一端与水罐(205)底端连通;所述搅拌壳体(201)内部设置有搅拌杆(207),搅拌杆(207)竖直设置,搅拌杆(207)顶端贯穿搅拌壳体(201)顶面与搅拌电机(206)输出端固定连接,搅拌杆(207)表面靠近底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定位杆(208);所述第一定位杆(208)底面固定连接有斜杆(209),斜杆(209)倾斜固定且斜杆(209)另一端通过连接杆(210)与第一定位杆(208)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壳体(201)底端开设有出料口(215),出料口(215)与出料管道(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207)底端外圈设置有环形刮板(214),环形刮板(214)与搅拌壳体(201)内部尺寸匹配;所述环形刮板(214)内壁水平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杆(213)且环形刮板(214)通过若干第二定位杆(213)与搅拌杆(207)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208)远离搅拌杆(207)一端的端部表面竖直固定有转杆(211),转杆(211)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一定位杆(208)转动连接,转杆(211)顶端固定连接有转轮(212);所述转轮(212)一侧与搅拌壳体(201)内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道(3)底端设置有干燥组件(4);所述干燥组件(4)包括干燥壳体(401)、热风机(406)和固定板(405);所述干燥壳体(401)内部竖直固定有隔板(402),隔板(402)将干燥壳体(401)内部分隔成干燥室(403)和风机室(404);所述干燥室(403)内部顶端与出料管道(3)连通,干燥室(403)底端水平固定有固定板(405);所述风机室(404)内部安装固定有热风机(406),热风机(406)进风口端贯穿干燥壳体(401)向外延伸,热风机(406)出风口端贯穿隔板(402)与干燥室(403)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05)底面安装固定有若干电热管(407);所述干燥壳体(401)一侧对应干燥室(403)位置处开设有转门(411),转门(411)与干燥壳体(401)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室(403)内壁一侧安装固定有温度传感器(408)和湿度传感器(409),温度传感器(408)和湿度传感器(409)分别通过电路与信号转换器连接,信号转换器与温湿度显示屏(410)连接;所述温湿度显示屏(410)安装固定于转门(411)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名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名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708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