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酒酿翻转的高效酿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6083.9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0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忠;汤裕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晓忠 |
主分类号: | C12H6/02 | 分类号: | C12H6/02;F22B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酒酿 翻转 高效 酿酒 装置 | ||
1.一种便于酒酿翻转的高效酿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进水管(1)、添水斗(2)、蒸汽罐(3)、通气管(4)、酒蒸汽冷却箱(5)、酒酿蒸压罐(6)和水位计(7),水位计(7)设于蒸汽罐(3)右端上侧,蒸汽罐(3)左端下侧与蒸汽进水管(1)一端固定连接,蒸汽进水管(1)另一端与添水斗(2)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添水斗(2)设于蒸汽罐(3)左端上侧,酒酿蒸压罐(6)左端下侧与通气管(4)一端固定连接,通气管(4)另一端与蒸汽罐(3)顶端右侧固定连接,酒酿蒸压罐(6)顶端设有酒蒸汽冷却箱(5);
蒸汽罐(3)包括燃料板装配槽(3a)、燃料添加槽(3b)、支撑底座(3c)、助燃座(3d)、蒸汽罐体(3e)、排烟管(3f)、排灰孔(3g)、燃料隔架(3h)、加热管槽(3i)、加热内罩(3j)、燃烧通槽(3k)、支撑板(3l)、导流板(3m)和风槽(3n),蒸汽罐体(3e)内侧底部设有加热内罩(3j),加热内罩(3j)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排烟管(3f),排烟管(3f)贯穿蒸汽罐体(3e)顶端中部,排烟管(3f)与蒸汽罐体(3e)固定连接,燃烧通槽(3k)贯穿蒸汽罐体(3e)底端中部与加热内罩(3j)内部相通,燃料板装配槽(3a)设于蒸汽罐体(3e)前端下侧,燃料添加槽(3b)设于蒸汽罐体(3e)前端下侧,燃料添加槽(3b)位于燃料板装配槽(3a)上方,燃料添加槽(3b)顶端与燃料板装配槽(3a)相通,燃料板装配槽(3a)后侧下方与燃烧通槽(3k)相通,燃料隔架(3h)镶嵌扣接于燃烧通槽(3k)内,加热内罩(3j)上由左至右贯穿设有加热管槽(3i),蒸汽罐体(3e)底端通过支撑板(3l)与助燃座(3d)顶端固定连接,助燃座(3d)顶端中部设有导流板(3m),助燃座(3d)上贯穿设有排灰孔(3g),风槽(3n)贯穿助燃座(3d)侧端与燃烧通槽(3k)底端相通,助燃座(3d)底端设有支撑底座(3c);
酒蒸汽冷却箱(5)包括冷却箱装配板(5a)、冷却排水口(5b)、冷却箱主体(5c)、酒蒸汽进管(5d)、酒蒸汽冷却分管(5e)、冷却酒收集槽(5f)、酒蒸汽分流盘(5g)、冷却水进口(5h)、活动对接管(5i)、冷却酒导流管(5j)、冷却箱对接头(5k)、活动对接环(5l)和锁接环(5m),冷却箱主体(5c)底端通过冷却箱装配板(5a)与酒酿蒸压罐(6)固定连接,冷却箱主体(5c)左端下侧设有冷却排水口(5b),冷却箱主体(5c)右端上侧设有冷却水进口(5h),冷却箱主体(5c)底端右侧设有冷却箱对接头(5k),冷却箱对接头(5k)外侧包覆有活动对接管(5i)一端,活动对接管(5i)与冷却箱对接头(5k)固定连接,活动对接管(5i)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对接环(5l),活动对接环(5l)底端与锁接环(5m)顶端活动连接,锁接环(5m)与酒酿蒸压罐(6)顶端锁接,酒蒸汽进管(5d)设于冷却箱主体(5c)内,酒蒸汽进管(5d)底端与冷却箱主体(5c)固定连接,酒蒸汽进管(5d)与冷却箱对接头(5k)相通,酒蒸汽进管(5d)顶端与酒蒸汽分流盘(5g)底端右侧固定连接,酒蒸汽分流盘(5g)底端与酒蒸汽冷却分管(5e)一端固定连接,酒蒸汽冷却分管(5e)与酒蒸汽分流盘(5g)内部相通,酒蒸汽冷却分管(5e)与酒蒸汽分流盘(5g)内部相通处设有冷却酒收集槽(5f),酒蒸汽冷却分管(5e)另一端与冷却酒导流管(5j)固定连接,冷却酒导流管(5j)右端贯穿冷却箱主体(5c)右端下侧,冷却酒导流管(5j)与冷却箱主体(5c)固定连接;
酒酿蒸压罐(6)包括冷却箱装配垫(6a)、蒸压顶盖(6b)、环流槽(6c)、蒸压进气槽(6d)、蒸压分流槽(6e)、蒸压罐主体(6f)、蒸压进气孔(6g)、通气槽二(6h)、动力底座(6i)、对接螺头(6j)、酒蒸汽排出孔(6k)、内槽环(6l)、提升螺旋杆(6m)、叶轮(6n)和通气槽一(6o),动力底座(6i)顶端与蒸压罐主体(6f)底端固定连接,动力底座(6i)内侧中部镶嵌设有叶轮(6n),叶轮(6n)与动力底座(6i)活动连接,通气槽二(6h)设于动力底座(6i)内部右侧,通气槽二(6h)一端与叶轮(6n)前侧相通,通气槽二(6h)另一端与蒸压进气孔(6g)相通,蒸压进气孔(6g)贯穿设于动力底座(6i)顶端右侧,通气槽一(6o)设于动力底座(6i)内部左侧,通气槽一(6o)一端与叶轮(6n)前侧相通,通气槽一(6o)另一端贯穿动力底座(6i)左端与通气管(4)相通,蒸压罐主体(6f)顶端扣接有蒸压顶盖(6b),蒸压顶盖(6b)顶端中部设有对接螺头(6j),蒸压顶盖(6b)通过对接螺头(6j)与锁接环(5m)锁接,酒蒸汽排出孔(6k)贯穿设于蒸压顶盖(6b)上,酒蒸汽排出孔(6k)与对接螺头(6j)内部相通,内槽环(6l)设于蒸压罐主体(6f)内,内槽环(6l)底端前后两侧与蒸压罐主体(6f)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提升螺旋杆(6m)设于内槽环(6l)内,提升螺旋杆(6m)底端贯穿蒸压罐主体(6f)与叶轮(6n)顶端中部扣接,提升螺旋杆(6m)与蒸压罐主体(6f)活动连接,提升螺旋杆(6m)顶端与蒸压顶盖(6b)底端中部活动连接,蒸压进气槽(6d)设于蒸压罐主体(6f)内部右侧,蒸压进气槽(6d)底端与蒸压进气孔(6g)相通,环流槽(6c)设于蒸压罐主体(6f)内部上侧,蒸压进气槽(6d)顶端与环流槽(6c)底端相通,蒸压分流槽(6e)一端与环流槽(6c)左端相通,蒸压分流槽(6e)另一端贯穿蒸压罐主体(6f)与蒸压罐主体(6f)内部相通,冷却箱装配垫(6a)设于蒸压罐主体(6f)左端上侧,冷却箱装配垫(6a)顶端与冷却箱装配板(5a)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晓忠,未经蔡晓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608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