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折边背板结构的冲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1569.3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5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江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冠鸿光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1D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领众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300 | 代理人: | 高兰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折边 背板 结构 冲压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折边背板结构的冲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打凸,在背板成形中间区域打凸,使其形成凸包结构,同时在四周处对背板进行抽孔,四周一圈是半圆形拉深筋;S2、平面整形、部分切边,用裁切装置对背板的部分边缘部位进行裁切处理;S3、切边、冲孔,通过裁切装置对背板的外尺寸进行裁切处理,接着通过冲孔装置对背板上的四周螺钉孔位置进行冲孔处理;S4、弯曲、成形定位凸点,通过折弯装置对背板边缘位置进行一定角度的弯曲,接着对折边后的位置进行再次折弯。本发明,通过双折边背板结构的冲压工艺整个过程的实施,使用双折边代替传统的单折边结构加工工艺,整个背板的加工更加合理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折边背板结构的冲压工艺。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器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高新技术,有许多的优点:薄型而轻巧、电压低、无X射线辐射、无闪烁抖动、不产生静电、使用寿命长等,因而平板显示器在军事、民用领域都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背板作为超薄型平板显示器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四周具有折边结构,如果采用单折边结构,则背板与显示器的中框装配时容易刮出异物,同时目前的冲压过程基本上都是运用多个冲压装置对背板进行冲压的,例如背板上需要冲孔四个,要么同侧两个冲孔,要么四个一起冲孔,加大了冲压生产过程的成本,为此,提出一种双折边背板结构的冲压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单折边结构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折边背板结构的冲压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折边背板结构的冲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打凸,在背板成形中间区域打凸,使其形成凸包结构,同时在四周处对背板进行抽孔,四周一圈是半圆形拉深筋;S2、平面整形、部分切边,用裁切装置对背板的部分边缘部位进行裁切处理;S3、切边、冲孔,通过裁切装置对背板的外尺寸进行裁切处理,接着通过冲孔装置对背板上的四周螺钉孔位置进行冲孔处理;S4、弯曲、成形定位凸点,通过折弯装置对背板边缘位置进行一定角度的弯曲,接着对折边后的位置进行再次折弯,直到弯曲成指定角度,使背板弯曲成型对应凸点位置;S5、侧面切边,通过剪切装置对弯曲后的背板进行侧边切边处理,保证成形的零件是对碰装配结构,侧面必须平齐;S6、铆接安装铆钉、整形,将铆钉对着冲孔后的位置进行铆接,然后对整个背板整形,保持各边缘位置的平整。
优选地,所述S5中四个角必须成形后才能切边处理。
优选地,所述冲孔装置、折弯装置、剪切装置在工作时必须保持背板处于稳定状态,这样在待成形零件被抓取后,往下一工序送料时才能定位准确。
优选地,包括冲孔的加工结构,所述加工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板和侧板,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部两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水平设置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顶部稳定安装有背板,所述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电动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冲孔机,所述冲孔机的底部连接有钻头,所述钻头位于背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杆上连接有触发机构,所述侧板的侧面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竖板的侧面连接有稳定机构。
优选地,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杆底部的多个传动齿,所述传动齿呈弧形倾斜设置,所述传动齿的凹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远离传动齿的一端与安装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侧板上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安装轮,所述安装轮位于传动齿的侧面且多个所述传动齿之间的间距与安装轮上安装齿的间距相同,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互相啮合设置,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连接件底部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冠鸿光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冠鸿光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15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端数据的采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基于报童原理的水库群调度风险量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