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折边背板结构的冲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1569.3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5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江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冠鸿光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1D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领众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300 | 代理人: | 高兰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折边 背板 结构 冲压 工艺 | ||
1.一种双折边背板结构的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凸,在背板成形中间区域打凸,使其形成凸包结构,同时在四周处对背板进行抽孔,四周一圈是半圆形拉深筋;
S2、平面整形、部分切边,用裁切装置对背板的部分边缘部位进行裁切处理;
S3、切边、冲孔,通过裁切装置对背板的外尺寸进行裁切处理,接着通过冲孔装置对背板上的四周螺钉孔位置进行冲孔处理;
S4、弯曲、成形定位凸点,通过折弯装置对背板边缘位置进行一定角度的弯曲,接着对折边后的位置进行再次折弯,直到弯曲成指定角度,使背板弯曲成型对应凸点位置;
S5、侧面切边,通过剪切装置对弯曲后的背板进行侧边切边处理,保证成形的零件是对碰装配结构,侧面必须平齐;
S6、铆接安装铆钉、整形,将铆钉对着冲孔后的位置进行铆接,然后对整个背板整形,保持各边缘位置的平整;
冲孔装置包括冲孔的加工结构,所述加工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板(2)和侧板(7),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连接件(10),所述连接件(10)的顶部两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水平设置的定位装置(8),所述定位装置(8)的顶部稳定安装有背板(9),所述竖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所述电动推杆(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远离电动推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杆(6),所述固定块(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冲孔机(4),所述冲孔机(4)的底部连接有钻头(5),所述钻头(5)位于背板(9)的上方,所述安装杆(6)上连接有触发机构,所述侧板(7)的侧面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竖板(2)的侧面连接有稳定机构;
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杆(6)底部的多个传动齿(15),所述传动齿(15)呈弧形倾斜设置,所述传动齿(15)的凹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杆(16),所述弹簧杆(16)远离传动齿(15)的一端与安装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侧板(7)上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安装轮(12),所述安装轮(12)位于传动齿(15)的侧面且多个所述传动齿(15)之间的间距与安装轮(12)上安装齿的间距相同,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底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1),所述传动杆(11)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互相啮合设置,所述传动杆(11)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连接件(10)底部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13)传动连接;
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竖板(2)的侧面上的第一磁块(17),所述定位装置(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磁块(18),两个所述第二磁块(18)位于定位装置(8)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磁块(18)和第一磁块(17)相对的一侧磁性相反。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折边背板结构的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四个角必须成形后才能切边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折边背板结构的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装置、折弯装置、剪切装置在工作时必须保持背板处于稳定状态,这样在待成形零件被抓取后,往下一工序送料时才能定位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冠鸿光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冠鸿光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15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端数据的采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基于报童原理的水库群调度风险量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