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纳米级研磨的智能上料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0709.5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7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鸿纳米纤维技术丹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3/02 | 分类号: | B02C23/02;A01F29/10;A01F29/14;A01F29/09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秦丽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纳米 研磨 智能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纳米级研磨的智能上料系统,包括支撑柱、横杆、伸缩气缸、电控柜和安装板,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柱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侧杆。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上料机构实现了机械手抓取位置多样化的功能,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会带动螺纹杆在第一壳体的内部转动,螺纹杆在转动时会带动驱动块在螺纹杆的外部左右移动,进而可以实现夹爪的左右移动,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会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会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在转动时会与齿条呈啮合连接,同时齿轮会在转动时会在齿条上移动,第二壳体会带动第一壳体整体进行前后移动,进而可以使夹爪进行前后移动,便于多角度全方位的抓取,全自动上料功能较强,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上料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纳米级研磨的智能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自动化的生产线逐渐代替了半自动化生产设备,其中智能系统在全自动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纳米研磨智能装备系统主要由自动上料机构、研磨分级机构、真空输送机构、自动分装搬运机构,可视化系统组成,以实现对原始料(秸秆)的批量研磨生产,达到产能150KG/h,最终成品料在500纳米干粉的生产标准,自动上料机构由桁架机械手组成,可实现全自动上料功能,大幅度节省人员,实时数据通讯对整线的生产节拍、性能稳定起到关键性因素,因此就会使用到专门的一种应用于纳米级研磨的智能上料系统;
但是市面上现有的应用于纳米级研磨的智能上料系统在进行使用时,机械手抓取位置固定单一,不便于多角度全方位的抓取,全自动上料功能较弱,从而影响智能上料系统的整体使用效果,所以现开发出一种应用于纳米级研磨的智能上料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纳米级研磨的智能上料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机械手抓取位置固定单一,不便于多角度全方位的抓取,全自动上料功能较弱,从而影响智能上料系统的整体使用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纳米级研磨的智能上料系统,包括支撑柱、横杆、伸缩气缸、电控柜和安装板,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端固定有横杆,所述横杆的顶端安装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壳体、螺纹杆、第一伺服电机、第二壳体、驱动块、滑轨、第二伺服电机、齿条、滑块、齿轮和转轴,所述第二壳体贯穿于侧杆的外部,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固定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且第一伺服电机的底端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驱动块,且驱动块的底端与固定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两端均固定有滑轨,且滑轨的外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均与驱动块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齿轮,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一侧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侧杆的内部固定有齿条,所述支撑柱一端的一侧安装有电控柜,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伸缩气缸,且伸缩气缸的底端固定有拆装结构,所述伸缩气缸的顶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拆装结构的底端固定有液压气缸,且液压气缸的两侧均固定有翅片,所述翅片的一端均活动连接有连动杆,所述液压气缸的底端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底端固定有推块,所述推块的两侧均固定有调节结构,所述推块的两侧均设置有夹爪,且夹爪的顶端与连动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柱底端均固定有安装板,所述支撑柱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侧杆。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驱动块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纹杆和驱动块之间构成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通过连轴器与螺纹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轨的外径小于滑块的内径,所述滑轨和滑块之间构成左右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和齿条之间构成啮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鸿纳米纤维技术丹阳有限公司,未经中鸿纳米纤维技术丹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0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流拉伸螺杆元件及其螺杆组合
- 下一篇:一种漫反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