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径自适应调节的管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5841.7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兴龙;侯宏建;谷智赢;苏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29/00 | 分类号: | F16L29/00;F16K1/00;F16K1/36;F16K1/54;F02C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自 适应 调节 管路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径自适应调节的管路,包括:前壳体;与所述前壳体相对固定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与前壳体之间形成有容腔;固定设置于所述容腔内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流体通过的第一通孔;滑动设置于所述容腔内的滑阀,所述滑阀通过所述支撑板和前壳体支撑,其中,所述滑阀具有管状本体和自管状本体径向延伸形成的环形板,在所述管状本体内形成有第一通道,在所述环形板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联通的第二通孔而形成第二通道;以及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滑阀之间的弹簧;自前壳体流入的流体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流向后壳体,随着前壳体流入的流体压力增大或减小,所述滑阀沿着第一通道轴线移动而使得第二通道逐渐关闭或打开。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管路流量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径自适应调节的管路。
背景技术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滑油系统10包括供油系统、回油系统、通风系统等。供油系统的供油喷嘴17用于向发动机各润滑点供给滑油;回油系统的泄露滑油放油口13和回油路14将供给出去的滑油收回至滑油箱;通风系统的密封增压气管11通入高压气体、通风路12将航空发动机各密封结构(空气密封15、滑油密封16)泄漏进轴承腔中的气体排出至油气分离装置。
通风系统可分为两类,即自由通风和节流通风。
自由通风是指航空发动机轴承腔内的气体通过通径不变的管路直接连通至油气分离装置的一种通风排气方式。
节流通风是指航空发动机轴承腔内的气体通过带有固定节流嘴的管路连通至油气分离装置。轴承腔内的压力随着密封结构泄露进气体的量程正相关关系。但因通风系统管路有节流嘴的限制,使得通过通风系统排出气体流通受阻,发动机轴承腔压力变化延迟且相对稳定,因此能够保证密封结构内外压差(P1-P2)减小,从通风系统排出的气体减少。因此节流通风一般适用于有非接触式密封装置(篦齿密封、刷封等)的轴承腔排气方案。长远来看降低通风系统下游部件腔内压力,也减少了油气分离装置的负担,降低发动机滑油的消耗速率。
如图2所示的通径固定的节流嘴典型安装结构,在现有技术中,节流通风方式是采用在通风管12内部嵌入一个具有固定孔径122的节流嘴121来实现,该节流嘴121通过外螺纹旋入管路的方式嵌入通风管12。该结构可以球形连接头内也可以安装于管路内部,均以螺纹的形式进行连接。在发动机出厂前,往往需要依据实际发动机试车情况多次更换不同通径的节流嘴以确定哪种通径的节流嘴能够很好地适应发动机工作。
此外,在某些通风系统空气流量变化跨度比较大时,固定通径的节流嘴很难满足所有空气流量下对发动机轴承腔压力的调节。例如,某型发动机后轴承腔的通风流量为0g/s~20g/s时,通风管路内安装通径为Φ7mm的节流嘴,节流作用在通风排气全过程均起作用,可以相对稳定地控制发动机轴承腔腔压以及密封装置内外压差。但当发动机通风系统空气流量变化范围在0g/s~40g/s且存在突变时,Φ7mm通径的节流嘴可能会在排气流量为20g/s~40g/s时显得通径过大而起不到有效地节流作用。而如果将节流嘴通径减小,则会导致通风排气流量在0g/s~20g/s时节流过于明显,导致轴承腔腔压始终在较高水平,可能会影响到发动机低状态的滑油供油效率或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通径自适应调节的管路,以解决或减轻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径自适应调节的管路,包括:
前壳体;
与所述前壳体相对固定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与前壳体之间形成有容腔;
固定设置于所述容腔内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流体通过的第一通孔;
滑动设置于所述容腔内的滑阀,所述滑阀通过所述支撑板和前壳体支撑,其中,所述滑阀具有管状本体和自管状本体径向延伸形成的环形板,在所述管状本体内形成有第一通道,在所述环形板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联通的第二通孔而形成第二通道;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58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