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用预拆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5621.4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5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毛黎明;贾磊;刘延彬;王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集团(安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B08B5/02;H01M10/5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王俊晓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蓄电池 回收 处理 拆解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用预拆解装置,包括存储箱、输送轨道、支撑架、横梁和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两端对称安装有两根支架,两根所述支架的一侧上端固定安装有横梁,其中一根支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存储箱,所述存储箱上设置有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位于倾斜板的一侧且处于同一高度,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气缸二,所述气缸二的活塞杆贯穿支撑架与L型板固定连接,所述L型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倾斜板,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对称安装有两块支撑板;本发明通过锁紧螺栓与螺栓孔的设置,调节活动板的高度,进而调节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便于输送不同大小的铅酸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用预拆解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的应用很广泛,可以为各类产品提供动力。目前作为无烟交通工具被大力推广的电动自行车上基本都是采用铅酸蓄电池提供行走动力。但是,铅酸蓄电池易造成“二次污染”却使这种新型代步工具的发展颇受非难。
铅酸蓄电池由正负极板、隔板、壳体、电解液和接线桩头等组成,其放电的化学反应是依靠正极板活性物质(二氧化铅和铅)和负极板活性物质(海绵状纯铅)在电解液(稀硫酸溶液)的作用下进行,其中极板的栅架,传统蓄电池用铅锑合金制造,免维护蓄电池是用铅钙合金制造。
废旧铅酸蓄电池在回收处理过程中,需要人工将壳体打开,取出壳体内部东西,并且需要人工逐一输送废旧铅酸蓄电池,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用预拆解装置,本发明通过锁紧螺栓与螺栓孔的设置,调节活动板的高度,进而调节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便于输送不同大小的铅酸蓄电池;然后将废旧铅酸蓄电池放置在存储箱上,然后通过机械手将铅酸蓄电池放置在输送轨道上进行输送,输送轨道将铅酸蓄电池输送至倾斜板上,启动气缸二,推动L型板上升,进而推动倾斜板上升,进而将铅酸蓄电池从固定板、活动板之间设置的间隙滑出,落至橡胶台上,通过气缸二、L型板和倾斜板的设置,便于逐一输送,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通过橡胶台多方设置,废旧铅酸蓄电池下落的过程中会通过倾斜面进行缓冲,避免损坏了废旧铅酸蓄电池;
本发明通过启动气缸一,推动移动机构移动,当移动机构位于橡胶台上方时,启动气缸三,推动升降板下降,进而带动移动箱下降,移动箱通过连接杆带动夹紧块下降,然后启动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两块夹紧块相对运动,将铅酸蓄电池夹住,然后启动再次气缸一和气缸三,将铅酸蓄电池放置在放置台上,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便于输送铅酸蓄电池;
本发明通过启动气缸四,带动水平板下降,水平板带动橡胶块和螺丝刀下降,首先橡胶块与铅酸蓄电池接触,压缩弹簧和活动杆,通过弹簧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橡胶块将铅酸蓄电池固定,然后螺丝刀下降,启动电机,带动螺丝刀转动,进而将铅酸蓄电池的箱盖松开,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便于对将铅酸蓄电池的箱盖松开,方便后续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工逐一松紧螺丝,不方便操作和使用,增加劳动力,通过弹簧和橡胶块的设置,便于将铅酸蓄电池的顶部固定,通过L型夹紧块的设置,便于将铅酸蓄电池的两侧固定,方便将铅酸蓄电池固定,便于后续处理;通过鼓风机的设置,便于对其进行除尘;启动气缸四,带动螺丝刀和橡胶块复位,并且松开铅酸蓄电池,重复步骤二的过程,通过剩余两个夹紧块将铅酸蓄电池固定,并输送至倾斜槽上,通过两组移动箱的设置,便于逐一输送铅酸蓄电池,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用预拆解装置,包括存储箱、输送轨道、支撑架、横梁和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两端对称安装有两根支架,两根所述支架的一侧上端固定安装有横梁,其中一根支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存储箱,所述存储箱上设置有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位于倾斜板的一侧且处于同一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集团(安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未经骆驼集团(安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56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