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结构及贴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25064.6 | 申请日: | 2020-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7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班远峰;彭伟;李璟林;黄彦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43/00 | 分类号: | B32B43/00;B32B27/06;B32B7/12;B32B7/06;B32B33/00;B65B33/02;B29C63/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锋 |
| 地址: | 214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膜结构 方法 | ||
1.一种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能层;
粘连层,设置于所述功能层的表面;
第一离型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贴附部及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贴附部贴附于所述粘连层背离所述功能层的一侧;
第二离型膜,包括相互连接第二贴附部及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贴附部贴附于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粘连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以及
内膜,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内膜贴附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其中一者上,并与另外一者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附部及所述功能层之间的离型力大小与所述第一贴附部及所述粘连层之间的离型力大小之比大于或等于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附部与所述功能层之间的离型力大小为75g/mm,所述第一贴附部与所述粘连层之间的离型力大小为25g/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膜与所述粘连层之间通过所述粘连层的粘性相贴附,所述第二离型膜与所述功能层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离型膜的粘性相贴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膜通过所述第二离型膜的粘性贴附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功能层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定位孔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功能层的延伸方向;
当所述内膜贴附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上时,所述定位孔还贯穿所述内膜。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型膜的厚度与所述第一离型膜的厚度之比为3:2或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离型膜的厚度与所述第一离型膜的厚度之比为2:1时,所述第一离型膜的厚度为0.05mm,所述第二离型膜的厚度为0.1mm;和/或
所述功能层的厚度为0.05mm;和/或
所述粘连层的厚度为0.05mm;和/或
所述内膜的厚度为0.05mm。
10.一种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待贴膜表面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膜结构;
撕除第一离型膜,其中,所述第二离型膜带动所述粘连层脱离所述第一离型膜;
贴膜,将所述粘连层贴附于所述待贴膜表面;
撕除所述第二离型膜,其中,所述第二离型膜脱离所述功能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未经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50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