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装置、风向调节装置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21775.6 | 申请日: | 2020-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4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 发明(设计)人: | 丁维超;王富冈;张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34 | 分类号: | B60H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茜 |
| 地址: | 213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装置 风向 调节 装置 车辆 | ||
本专利涉及动力装置、风向调节装置及车辆。动力装置包括:外壳,其限定外壳内腔。第一电机,位于所述外壳内腔中。第一传动组件,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该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输出轴,且该第一输出轴的力传递部位于所述外壳内腔之外。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外壳内腔中。第二传动组件,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机,该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输出轴,且该第二输出轴的力传递部位于所述外壳内腔之外。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动力装置、一种具有所述动力装置的风向调节装置,以及一种具有所述动力装置或所述风向调节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的空调系统的风向调节装置一般包括动力装置和送风机构,送风机构一般设置有多个水平风门板和垂直风门板,水平风门板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垂直风门板在一定角度内左右对称运动。动力装置可将包括电机,并通过电机的驱动而调节水平、垂直风门板的角度,从而控制出风口风向与体积流量。
现有的通过电机进行机动车空调出风调节的方案一般分为两种。
第一种方案为将两个甚至多个独立的电机分别设置出风口的不同外侧面,以分别驱动水平风门板和垂直风门板。
这种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首先,设置在不同外侧面的电机将额外占用空间,致使出风口面积与风量均变小,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其次,各个电机与出风口不同外侧面的配合安装复杂。
另外,采用多个电机需要额外增加壳体壳盖、驱动控制板、线束、接插件、螺钉等部件,成本大大增加。
第二种方案为通过一个电机配合连杆机构或齿轮组同时驱动水平风门板和垂直风门板运动。这种方案也存在缺点。首先,不能独立控制水平风门板和垂直风门板旋转运动,即水平风门板和垂直风门板各自角度无法任意控制,无法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其次,连杆机构或齿轮组结构复杂,包含多个零件,装配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和需求,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力装置、一种具有所述动力装置的风向调节装置,以及一种具有所述动力装置或所述风向调节装置的车辆,其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带来其他技术效果。
一方面,本公开提出一种动力装置,其包括如下结构:外壳,其限定外壳内腔。第一电机,位于所述外壳内腔中。第一传动组件,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该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输出轴,且该第一输出轴的力传递部位于所述外壳内腔之外。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外壳内腔中。第二传动组件,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机,该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输出轴,且该第二输出轴的力传递部位于所述外壳内腔之外。
根据优选方案,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垂直布置。
根据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具有第一侧和垂直于所述第一侧且彼此相对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其中第一输出轴布置成从所述第二侧延伸到第三侧,所述第二输出轴从所述第一侧伸出到所述外壳之外且具有用于传递扭矩的外部力传递部。
根据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输出轴为具有用于传递扭矩的内部力传递部的空心轴。
根据优选方案,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平行布置。
根据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连接到第一电机的第一蜗杆、连接到所述第一蜗杆的一个或多个第一中间传动件、和固定到一个或多个第一中间传动件中的第一末级传动件的所述第一输出轴。
根据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连接到第二电机的第二蜗杆、连接到所述第二蜗杆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中间传动件、和固定到一个或多个第二中间传动件中的第二末级传动件的所述第二输出轴。
根据优选方案,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引脚与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引脚均布置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中心轴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17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