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紧急旁路故障检测电路、方法、轨道交通车辆及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19253.2 | 申请日: | 2020-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3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明;刘杰;乐燕飞;张一鸣;魏传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L27/50 | 分类号: | B61L27/50 |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李红岩 |
| 地址: | 266012 山东省青岛市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紧急 旁路 故障 检测 电路 方法 轨道交通 车辆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急旁路故障检测电路、方法、轨道交通车辆及控制系统,在接收到紧急制动信号后经过逻辑处理输出相应电磁阀控制,使机车制动缸上闸,同时使列车管进行紧急排风实现整列车紧急制动。为了使紧急制动作用安全可靠,在微机控制单元故障时,设计独立于微机控制单元的紧急旁路,操作自动制动控制器在紧急制动位置能够实现列车管机械排风,同时设计硬线电路控制继电器得电,使紧急旁路电磁阀得电,制动缸上闸,并且中立电磁阀得电,切除列车管的补风通路,整列车达到制动状态。本发明的方法在自动制动控制器置于紧急制动位时,可以实时、可靠地检测紧急旁路工作状态,减少了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一种紧急旁路故障检测电路、方法、轨道交通车辆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机车制动系统在得电时紧急制动,紧急制动由按压非常制动(即紧急制动)按钮、操作自动制动控制器置紧急制动位、ATP系统发送紧急制动信号、拉动车长阀等多路触发源触发,为保证紧急制动的高可靠性与高安全性,使机车及列车在紧急情况下安全停车,紧急制动的施加也采用多路电路控制与气路控制的冗余设计方式实现。紧急旁路电磁阀连接总风缸和制动缸,紧急旁路电磁阀得电时,总风给制动缸充风,产生制动压力,制动缸上闸,且车辆中立电磁阀得电,切除列车管的补风通路,整列车达到制动状态。电磁阀失电,截断总风给制动缸的充风通路,打开制动缸排大气的通路,制动缸压力排向大气,缓解。
由于自动制动控制器紧急制动位硬线控制继电器的通路为紧急制动的热备冗余控制通路,在微机控制单元正常时无法判断冗余旁路是否真正起作用,当微机控制单元故障时,紧急制动旁路也出现故障,则操作自动制动控制器在紧急位置时虽然能够使列车管进行减压制动,但无法第一时间使机车制动缸上闸,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实时检测自动制动控制器在紧急制动位控制紧急旁路制动通路是否正常尤为重要,在机车整备五步闸试验过程中,如发现紧急旁路故障,应在司机室显示设备进行报警,及时维修,避免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紧急旁路故障检测电路、方法、轨道交通车辆及控制系统,在自动制动控制器置于紧急制动位时,可以实时检测紧急旁路工作状态,减少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急旁路故障硬线检测电路,包括:
微机控制单元;
自动制动控制器,与所述微机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继电器的线圈连接;所述微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接紧急旁路电磁阀;所述继电器的触点一端并联接入微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紧急旁路电磁阀之间。
上述检测电路为实现实时检测紧急旁路工作状态提供了硬件基础,且该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
所述继电器包括两个触点;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均并联接入微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紧急旁路电磁阀之间,第二触点接所述微机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两个触点互为冗余,保证继电器触点的可靠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其包括上述检测电路。
作为一个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检测电路实现机车制动机紧急旁路故障的检测方法,包括:
1)将自动制动控制器置于紧急制动位;当微机控制单元第一输入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延时t1,使微机控制单元输出端输出高电平;
2)在t2时间内,若微机控制单元第一输入端为高电平,输出端为低电平,第二输入端为高电平,则紧急旁路通路无故障;在t2时间内,若第一输入端为高电平,输出端低电平,第二输入端为低电平,则紧急旁路通路有故障;其中,t1、t2为设定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92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