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作无氧铜杆防断裂石墨套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13348.3 | 申请日: | 2019-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8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汪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门市亿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P2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作 无氧铜杆防 断裂 石墨 套管 装置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作无氧铜杆防断裂石墨套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送料机构、车削加工机构、工位转移机构、穿孔机构、线切割机构以及内孔打磨机构,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胚料送入车削加工机构上,所述车削加工机构用于对胚料进行端面加工、外圆面加工、中心盲孔加工以及M24螺纹加工,本发明通过整合各个机构布局,实现自动化生产石墨套管,释放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适用自动化生产;并且制作出的石墨套管的通孔内壁的表面积相比于同容积、同长度的圆柱形通孔的内壁表面积更大,便于铜杆的后续加工;另外,采用一次性穿孔机构,保障石墨套管的通孔无断层,保障产出的铜杆不容易发生断裂,结构更牢靠;而且生产出的无氧铜杆具备优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无氧铜杆防断裂石墨套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无氧铜杆。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石墨套管生产中,往往是通过人工上料,人工搬运并辅助实现各个工序加工,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无氧铜杆以及制作无氧铜杆防断裂石墨套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制作无氧铜杆防断裂石墨套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送料机构、车削加工机构、工位转移机构、穿孔机构、线切割机构以及内孔打磨机构,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胚料送入车削加工机构上,所述车削加工机构用于对胚料进行端面加工、外圆面加工、中心盲孔加工以及M24螺纹加工,同时将车削完成的胚料传送至工位转移机构上,所述工位转移机构用于带动胚料依次经过穿孔机构、线切割机构和内孔打磨机构后形成石墨套管,所述穿孔机构用于对胚料进行一次穿孔,并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线切割机构用于对第一通孔沿径向进行多次线切割操作形成U形槽,所述内孔打磨机构用于打磨U形槽与第一通孔的连边,并形成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底座、送料气缸、L形的推料杆、V形导料槽和料斗,所述V形导料槽固定在送料底座上,所述送料气缸固定在送料底座上并位于V形导料槽的正下方,所述推料杆的短臂端与送料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推料杆的长臂端呈V形设置并与V形导料槽配合,所述料斗通过一个送料固定架固定在V形导料槽上,且所述V形导料槽的U形槽底端与料斗的出口端之间的高度差小于胚料直径的两倍。
其中,所述车削加工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车削进给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直线驱动部件、第一夹持支撑座、第一夹持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箱体、第一动力夹头和旋转顶尖,所述第一夹持支撑座设于第一直线驱动部件上,所述第一齿轮箱体固定在第一夹持支撑座的顶端,所述第一夹持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一齿轮箱体上,所述第一动力夹头与旋转顶尖间隔设置在第一齿轮箱体上,所述第一夹持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齿轮组与第一动力夹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支撑座设有与第一动力夹头连通的第一圆孔,该第一圆孔与V形导料槽对应;所述车削进给组件包括第二直线驱动部件、第三直线驱动部件、刀塔底座和旋转刀塔,所述第二直线驱动部件与第一直线驱动部件并排设置,所述第三直线驱动部件设于第二直线驱动部件上,且与第二直线驱动部件呈十字型交叉设置,所述刀塔底座设于第三直线驱动部件上,所述旋转刀塔固定在刀塔底座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四直线驱动部件、第二夹持支撑座、第二夹持驱动电机、第二齿轮箱体和第二动力夹头,所述第四直线驱动部件与第一直线驱动部件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夹持支撑座设于第四直线驱动部件上,所述第二齿轮箱体固定在第二夹持支撑座的顶端,所述第二夹持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二齿轮箱体上,所述第二动力夹头设于第二齿轮箱体上,所述第二夹持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齿轮组与第二动力夹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支撑座设有与第二动力夹头连通第二圆孔。
其中,所述工位转移机构包括转移底座、第五直线驱动部件、转位支架、转位电机、转位翻转板和第三动力夹头,所述第五直线驱动部件设于转移底座上,所述转位支架设于第五直线驱动部件上,所述转位电机固定在转位支架上,所述转位翻转板的一端轴接在转位支架上并与转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动力夹头设于转位翻转板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门市亿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荆门市亿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3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