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陆两栖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8899.0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3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小亮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064407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栖 | ||
本发明涉及水陆两栖车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驱动箱体;浮力罩,浮力罩设置有第一空间,驱动箱体转动设置在浮力罩上,驱动箱体位于第一空间内;伸缩机构,伸缩机构一端与驱动箱体铰接,另一端与浮力罩铰接;大梁,大梁一端转动设置在驱动箱体上;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一端与浮力罩铰接,另一端与大梁铰接;前轮,前轮设置在驱动箱体前端;后轮,后轮设置在大梁上,伸缩机构张开后,后轮底部高于浮力罩底部,用于水上行走,伸缩机构收缩后,后轮底部低于浮力罩底部,用于陆地行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车身结构简单,车身高度灵活可调且行驶顺畅稳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陆两栖车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
背景技术
水陆两栖车是指既能在水上行驶,也能在陆地上行驶的车,水陆两栖车中以摩托车居多,摩托车相比于汽车,更为轻便,水陆两栖摩托车相比于普通摩托车适用场景更多,很多户外场所的活动更需要水陆两栖摩托车来实现。但是目前很多水陆两栖车只片面追求了能使车浮在水面上,忽略了其它性能,造成了现有的水陆两栖车结构复杂、实际行驶中能耗大且性能稳定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水陆两栖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车身结构简单,车身高度灵活可调且行驶顺畅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
驱动箱体;
浮力罩,所述浮力罩设置有第一空间,所述驱动箱体转动设置在所述浮力罩上,所述驱动箱体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一端与所述驱动箱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浮力罩铰接;
大梁,所述大梁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驱动箱体上;
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一端与所述浮力罩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大梁铰接;
前轮,所述前轮设置在所述驱动箱体前端;
后轮,所述后轮设置在所述大梁上,所述伸缩机构张开后,所述后轮底部高于所述浮力罩,用于水上行走,所述伸缩机构收缩后,所述后轮底部低于所述浮力罩,用于陆地行走。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设置在所述浮力罩上;
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设置在所述驱动箱体上,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所述伸缩机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轴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机构包括,
对向纹蜗杆;
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对向纹蜗杆两端,与所述对向纹蜗杆螺纹连接;
杆一,所述杆一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
杆二,所述杆二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移动件上;
杆三,所述杆三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轴)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
杆四,所述杆四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轴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移动件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移动件包括第一连接轴和第一移动套,所述第一移动套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一移动套具有螺纹孔,与所述对向纹蜗杆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杆一和所述杆四均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小亮,未经刘小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88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