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牛顿体高效减震型减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6593.1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2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凯健;王曼琳;刘佳佳;徐喆;魏洋;吴建生;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529 | 分类号: | E01F9/5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牛顿 高效 减震 减速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非牛顿体高效减震型减速装置,属减震技术领域,主要解决的是现有橡胶减速带仅依靠橡胶材质本身进行减速,但减震效果并不理想、车内乘客舒适度不高等问题。本发明主要由橡胶减速带本体、橡胶制连接装置、限位装置和装有非牛顿体的柔性填充袋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橡胶减速带内部的非牛顿体填充空间中放置装有非牛顿流体材料的柔性填充袋,同时用橡胶制连接装置将非牛顿体填充空间与减速带本体相连,配以限位装置来限制减速带本体受压下降的高度。本发明的关键创新点在于利用非牛顿体的湍流减阻效应,使其既能达到使驾驶者减速的目的,又不会有颠簸、滑破车轮和噪音污染等问题,提高驾驶者的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震技术领域,是一种非牛顿体高效减震型减速装置。
背景技术
减速带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形状一般为条状或者点状,其材质主要是橡胶或者金属,一般以黄色、黑色相间以引起视觉注意,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减速目的。
目前所用减速带大多为橡胶材质,利用橡胶的抗压性来使车辆减速。但达到的减震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颠簸严重,不仅降低车内乘客的舒适性,还会发生很多由于车辆不减速导致的严重车祸。并且橡胶材质在车轮长久挤压过程中,容易变形损坏,还会增加道路的维护费用。
目前国内减速带的主要问题包括车辆通过减速带时易导致颠簸,减速带破损后易刮破轮胎,车辆驶过减速带噪音污染严重,车辆驶过减速带引起震动的噪声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等等。虽然减速带的警示作用很好,一般驾驶者会提前减速,但是减速带本身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减震功能。车速越快,这些影响越明显。且橡胶材质在车轮长久挤压过程中容易老化、变形损坏。简单来说,现有减速带只做到了减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减震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现有减速带进行改进,改变其减速原理。因此本发明提出将非牛顿体与传统橡胶减速带相结合,利用非牛顿体的湍流减阻效应使减速带也具有减震的功能,得到一种非牛顿体高效减震型减速装置。
非牛顿流体,是指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即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的流体。非牛顿流体广泛存在于生活、生产和大自然之中。非牛顿体具有湍流减阻效应,如果在牛顿流体中加入少量高分子聚合物,则在给定的速率下,可以看到显著的压差降。
本发明是一种非牛顿体高效减震型减速装置,从减速带本身结构及材料入手,将橡胶减速带与非牛顿体结合,调整减速带内部结构,加入非牛顿体材料,关键创新点在于利用非牛顿体的湍流减阻效应,使其既能达到使驾驶者减速的目的,又不会有颠簸、滑破车轮和噪音污染等不足,提高驾驶者的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对现有减速带的主要问题做出有效的改进。
发明内容
(1)技术问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发明是一种非牛顿体高效减震型减速装置,主要解决的是现有橡胶减速带仅依靠橡胶材质本身进行减速,只做到了减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减震效果,且车内乘客舒适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的关键创新点在于利用非牛顿体的湍流减阻效应,使其既能达到使驾驶者减速的目的,又不会有颠簸、滑破车轮和噪音污染等不足,提高驾驶者的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
(2)技术方案(技术路线)
为了解决现有橡胶减速带仅依靠橡胶材质本身进行减速,达到的减震效果并不理想,且橡胶材质在车轮长久挤压过程中,容易变形损坏的问题,本发明从减速带本身结构及材料入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种非牛顿体高效减震型减速装置主要由橡胶减速带本体、橡胶制连接装置、限位装置和非牛顿体柔性填充空间构成,其特征在于用非牛顿体填充橡胶减速带内部,同时用橡胶制连接装置将非牛顿体填充空间与减速带本体相连,配以限位装置来限制减速带本体受压下降的高度。橡胶减速带本体通过底板上的八颗螺钉固定于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65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