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高效区的一体化管道泵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5931.X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苟金澜;林原胜;王苇;陈凯;黄崇海;李勇;魏志国;吴君;柯志武;王俊荣;柯汉兵;肖颀;李邦明;庞杰;李少丹;代路;陈朝旭;张克龙;马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52;F04D29/54;F04D29/22;F04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沈军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一体化 管道泵 | ||
1.一种宽高效区的一体化管道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壳体,所述泵壳体内装有泵送系统;
入口导叶体,所述入口导叶体安装于所述泵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泵送系统的上游;
旋转驱动单元,所述旋转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入口导叶体上的各个入口导叶片的偏转角度,并通讯连接所述泵送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高效区的一体化管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内固定装有与其同轴布置的轮毂,所述入口导叶片转动安装于所述泵壳体与所述轮毂之间,所述入口导叶片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高效区的一体化管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单元包括多个,所述旋转驱动单元内置于所述泵壳体的侧壁中,并与所述入口导叶片一一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高效区的一体化管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导叶片安装于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轮毂上。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宽高效区的一体化管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的内侧壁上形成有让位槽,所述入口导叶片的轮缘伸入至所述让位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高效区的一体化管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导叶片远离其轮缘的一端形成为圆形凹面结构,所述圆形凹面结构用于与所述轮毂前侧的球面结构相贴合,所述轮毂的前侧朝向所述泵壳体的入口端。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宽高效区的一体化管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系统包括泵叶轮,所述泵叶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轮毂上,并位于所述入口导叶体的下游,所述泵叶轮的轮缘上设置有电机转子,所述泵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其同轴布置的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电机转子对应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高效区的一体化管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的内侧壁上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电机转子伸入至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电机定子内置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宽高效区的一体化管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子远离所述轮缘的一侧面与所述电机定子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电机转子的下游端与所述环形凹槽的下游槽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电机转子的上游端与所述环形凹槽的上游槽壁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及所述第三间隙依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宽高效区的一体化管道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口导叶体,所述出口导叶体同轴安装于所述泵壳体内,并靠近所述泵壳体的出口端,所述轮毂与所述泵壳体之间通过所述出口导叶体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593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