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培养快速检测酱油产气菌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2288.5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6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樊君;罗雯;伍学明;康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06 | 分类号: | C12Q1/06;C12Q1/6851;C12R1/225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20 | 代理人: | 史丽红 |
地址: | 62001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 快速 检测 酱油 产气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培养快速检测酱油产气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胀气酱油的样品;S2、对胀气酱油的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测定胀气样品的微生物组成;S3、对胀气样本和正常酱油样品进行PCA分析,找出胀气样品的产气关键菌;S4、根据产气关键菌的16S基因序列,设计专一性引物;S5、采用染色剂‑荧光定量PCR对待检测样品进行鉴定,确定待检测样品的Ct值;S6、Ct值超过m,待测样品判为合格,Ct值低于m,待测样品判为不合格。本发明采用高通量测序和染色剂‑荧光定量PCR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快速检测酱油产气菌,对酱油样品进行测定,实现酱油质量的快速判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酱油质量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培养快速检测酱油产气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酱油是中国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其味道鲜美、酱香浓郁、色泽红亮,深受消费者喜爱。酱油酿造及后处理过程繁复,会接触很多管道和包材,导致微生物感染的可能,造成酱油成品在货架期出现胀瓶,影响酱油品质甚至可能对消费者人身安全造成损伤。如何在出厂之前快速的将酱油成品中的微量微生物进行检测,排除可能导致的安全风险因素,这是酱油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酱油工厂通常采用基于微生物培养的方法来进行检测,但是由于酱油胀气菌通常难以培养,并且胀气菌在出厂检验时含量太低,通过传统的微生物培养的方法难以有效甄别,而且由于酱油产地的不同,生产工艺的差异性,不同工厂酱油产气关键菌也是不一样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免培养快速检测酱油产气菌的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靶向确定酱油产气关键菌,并通过染色剂-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快速检测待测样品产气活菌含量,保障酱油在货架期的安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免培养快速检测酱油产气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胀气酱油的样品;
S2、对胀气酱油的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测定胀气样品的微生物组成;
S3、对胀气样本和正常酱油样品进行PCA分析,找出胀气样品的产气关键菌;
S4、根据产气关键菌的16S基因序列,设计专一性引物;
S5、采用染色剂-荧光定量PCR对待检测样品进行鉴定,确定待检测样品的Ct值;
S6、Ct值超过m,待测样品判为合格,Ct值低于m,待测样品判为不合格。
本发明采用高通量测序和染色剂-荧光定量PCR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快速检测酱油产气菌,对酱油样品进行测定,实现酱油质量的快速判别。传统微生物培养检测方法需要2~5天的时间,而且对于难培养的菌株来说传统培育方法难以成功,而本发明的检测方法能够在2小时以内对样品进行检测且精度更高,结果更为准确。本发明基于免培养技术开展检测,有效规避了传统培养的缺陷。
其中,染色剂-荧光定量PCR加入的染料能够与酱油中死亡细胞DNA接合,阻止死亡细胞DNA与DNA聚合酶接合,避免出现死亡细胞的扩增,染料无法进入活细胞,因而染色剂-荧光定量PCR扩增出来的片段表征的是活细胞的数量,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
步骤S6中,m值的计算方式如下:向无菌酱油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份数的胀气酱油,对接种后的混合酱油进行染色剂-荧光定量PCR,获得各样品的Ct值,而后将样品放置30~37℃培养6~12个月,出现胀气的样品中接种胀气酱油量最低的样品Ct值记为m。
步骤S4中所述专一性引物是指根据高通量测序出来产气关键菌的16S序列,设计该产气关键菌的特征性引物。
步骤S5中,DNA染料采用EMA、PMA或PMAxx。
步骤S5中,DNA染料加入的终浓度为10~50μ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22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宽温高性能一次锂锰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集中气源多路供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