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99997.2 | 申请日: | 202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2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何卫安;王华宾;黄泽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8 | 分类号: | E04G21/08;C04B40/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芯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43 | 代理人: | 王启付 |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混凝土 捣鼓 热型振捣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属于混凝土振捣技术领域,通过在中空棒体的外侧壁上环形分布多组振动球,升降棒上下升降运动,条形齿带同步升降运动,并通过弧形齿带带动安装有多个热传导棒的振动球于中空棒体外侧进行上下翻转,有效对混凝土起到振捣作用,同时在中空棒体外侧设置用于混凝土排气的环形排气部,有效在对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使得混凝土中的气体排入中空棒体内,一方面有效减少混凝土内的气体,降低混凝土内气泡量,另一方面导入的空气与振动球内部所填充的自发热层反应,为自发热层提供反应介质,使得自发热层发热为振动球提供热量,并将热量均匀散发至混凝土中,有效实现较为全面的对混凝土进行加热保温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振捣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振捣棒是混凝土浇筑中常用的振捣装置之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搅拌后的混凝土含有大量的气体和水分,振捣棒在混凝土内部产生高频振动,使混凝土密实,从而保证浇筑质量。然而在冬季或一些高寒地区施工时,混凝土在浇筑后其温度容易骤然下降,热量散失较快,从而导致混凝土浇筑面上的浇筑温度低于设计要求;另外,由于施工时环境温度低,致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控难度增大,当混凝土间歇面上下层温差较大时,会造成混凝土浇筑质量难于保证。
目前,混凝土浇筑的温控措施中,常用温控模板或保温被等技术手段,但这些方式大多为混凝土的表面保温,难以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人为进行调温控制,温控效果不佳。现有技术中也多采用在振捣棒上增设加热装置,利用加热装置的加热处理来使得振捣棒升温,从而有效实现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进行全面加热保温。而仅依靠在振捣棒上增设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安装在振捣棒的某个位置,由于在低温施工环境下,热量散失快,加热装置在启动后,振捣棒无法受热均衡,故而难以较为全面的对混凝土进行加热保温处理。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通过在中空棒体的外侧壁上环形分布多组振动球,升降棒上下升降运动,条形齿带同步升降运动,并通过弧形齿带带动安装有多个热传导棒的振动球于中空棒体外侧进行上下翻转,有效对混凝土起到振捣作用,同时在中空棒体外侧设置用于混凝土排气的环形排气部,有效在对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使得混凝土中的气体排入中空棒体内,一方面有效减少混凝土内的气体,降低混凝土内气泡量,另一方面导入的空气与振动球内部所填充的自发热层反应,为自发热层提供反应介质,使得自发热层发热为振动球提供热量,并将热量均匀散发至混凝土中,有效实现较为全面的对混凝土进行加热保温处理。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包括中空棒体和固定安装于中空棒体顶端的支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缸,所述电动伸缩缸的伸缩端贯穿支撑台并固定连接有升降棒,所述升降棒的下端延伸至中空棒体的内部,所述中空棒体靠近下端的外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多组振动球,每组振动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振动球环形分布于中空棒体上,所述中空棒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振动球旋转衔接的弧形槽,多个所述振动球的内端延伸至中空棒体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弧形齿带,所述升降棒的外壁上环形分布有多个与弧形齿带位置对应的条形齿带,所述条形齿带与弧形齿带相互啮合连接,且升降棒的侧壁上从上至下固定套设有多个与多组振动球位置对应的活塞盘,多个所述活塞盘与多组振动球上下交错分布,所述中空棒体的外壁设有多个与多组振动球位置对应的环形排气部,所述环形排气部位于与其位置对应的振动球的上方,所述振动球位于中空棒体内侧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单向进气口,所述振动球内部填充有自发热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99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