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99997.2 | 申请日: | 202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2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何卫安;王华宾;黄泽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8 | 分类号: | E04G21/08;C04B40/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芯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43 | 代理人: | 王启付 |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混凝土 捣鼓 热型振捣棒 | ||
1.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包括中空棒体(1)和固定安装于中空棒体(1)顶端的支撑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缸(3),所述电动伸缩缸(3)的伸缩端贯穿支撑台(2)并固定连接有升降棒(4),所述升降棒(4)的下端延伸至中空棒体(1)的内部,所述中空棒体(1)靠近下端的外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多组振动球(5),每组振动球(5)设有多个,振动球(5)上带有多个热传导棒(6),多个所述振动球(5)环形分布于中空棒体(1)上,所述中空棒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振动球(5)旋转衔接的弧形槽,多个所述振动球(5)的内端延伸至中空棒体(1)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弧形齿带(7),所述升降棒(4)的外壁上环形分布有多个与弧形齿带(7)位置对应的条形齿带(8),所述条形齿带(8)与弧形齿带(7)相互啮合连接;
且升降棒(4)的侧壁上从上至下固定套设有多个与多组振动球(5)位置对应的活塞盘(9),多个所述活塞盘(9)与多组振动球(5)上下交错分布,所述中空棒体(1)的外壁设有多个与多组振动球(5)位置对应的环形排气部(10),所述环形排气部(10)位于与其位置对应的振动球(5)的上方,所述振动球(5)位于中空棒体(1)内侧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单向进气口(501),所述振动球(5)内部填充有自发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活塞盘(9)形成蓄气腔,每组所述振动球(5)位于蓄气腔内,每个所述蓄气腔单独设置,在升降棒(4)随电动伸缩缸(3)上下运动过程中,利用活塞盘(9)的上下运动实现抽气以及排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排气部(10)包括固定套设于中空棒体(1)外侧壁上的中空环形套,所述中空环形套内壁与蓄气腔相连通,所述环形排气部(10)的外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上分布有多个排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进气口(501)包括开设与振动球(5)内端侧壁上的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处同样安装有单向阀,所述通气口以及排气口处均包覆有防水透气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热层包括嵌设安装于振动球(5)内部的透气填充囊,所述热传导棒(6)的内端贯穿振动球(5)并与透气填充囊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填充囊内部填充有网状填充纤维(12),所述网状填充纤维(12)内部嵌设连接有多个还原性铁粉填充囊(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性铁粉填充囊(11)包括填充于网状填充纤维(12)内侧的无纺布袋,所述无纺布袋内填充有还原性铁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填充囊与振动球(5)外侧的内壁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胶(13),所述热传导棒(6)内部填充有导热纤维丝(14),所述导热纤维丝(14)的内端贯穿透气填充囊并与网状填充纤维(12)内端相衔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1、首先,技术人员利用支撑台(2)将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捣鼓用自热型振捣棒进行定位,此定位方式可根据实际施工环境而定,利用电动伸缩缸(3)带动升降棒(4)进行上下往复振动,由于升降棒(4)上所分布的多个条形齿带(8)与多组振动球(5)内端的弧形齿带(7)啮合连接,从而在条形齿带(8)上下来回运动过程中通过弧形齿带(7)带动振动球(5)于中空棒体(1)外侧上下翻转拨动,对混凝土起到振捣作用;
S2,在升降棒(4)上下振动过程中,带动多个活塞盘(9)上下运动,相邻两个活塞盘(9)形成一个蓄气腔,由于气体流通的单向性设置,在活塞盘(9)向上运动有利于将混凝土中的气体通过环形排气部(10)抽入蓄气腔内,并在下压过程中有效将气体压入振动球(5)内,触发自发热层反应发热;
S3、自发热层与空气接触反应发热,并将热量通过振动球(5)以及热传导棒(6)向混凝土内进行扩散,实现对混凝土加热保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99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