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底部首尾分段的建造及翻身吊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8066.0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3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雨;张海甬;王虎;肖文军;王大明;王晓刚;施菊林;胡康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3/20 | 分类号: | B63B7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倪继祖 |
地址: | 20013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底部 首尾 分段 建造 翻身 吊装 方法 | ||
1.船舶底部首尾分段的建造及翻身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分段建造方法:
A1、分段划分方式;
A2、分段建造方式;
A3、分段建造场地;
第二部:分段翻身吊装方法:
A1、翻身需求;
A2、纵向翻身方法;
纵向翻身方法的两种方法:
a1、分段船长方向与吊车大梁方向一致,同时使用吊车的3只吊钩以船宽方向为轴翻身180°;1#钩、2#钩作为主钩,3#钩作为副钩,依次进行:3只吊钩同时起吊、副钩下降及松钩、副钩跨越1#钩2#钩及连接分段,副钩上升、翻身调平分段;在船坞吊车区域,分段翻身后搁置在门架或平板车上并设置必要的外板支撑,用平板车旋转90°后,达到最终姿态;在非船坞区域的吊车区域,则无需使用平板车旋转;
b1、分段船长方向与吊车大梁方向垂直,同时使用吊车的2只吊钩以船宽方向为轴翻身180°;3#钩作为主钩,1#钩或2#钩作为副钩,依次进行:2只吊钩同时起吊、副钩下降及松钩、副钩及连接分段,副钩上升、翻身调平分段;若必须配重,则3#钩旋转180°且副钩仍用1#钩;若不配重,则3#钩不必选装且副钩可以用2#钩;需要注意的是应尽可能不采取配重的方式,
纵向翻身的两种方法需要根据分段尺寸、形状、重量、分段涂装前后所用吊车的参数综合确定,最终设计通用于涂装前后的所用吊车的翻身方法;具体设计方法如下:
如果分段宽度≥20m,按梯形或三角形最宽处,且内底平面便于布置翻身主钩吊马,采用方式a1;
如果分段宽度介于10m与20m之间,按梯形或三角形最宽处,且内底平面便于布置翻身主钩吊马,当在最宽处设置3#钩作为主钩且超过3#钩起重能力时,或者1#钩与2#钩之间钩重差超过吊车要求时,采用方式a1;
如果分段宽度介于10m与20m之间,按梯形或三角形最宽处,且内底平面便于布置翻身主钩吊马,当在最宽处设置3#钩作为主钩且不超过3#钩起重能力时,且1#钩与2#钩之间钩重差不超过吊车要求时,采用方式b1;
如果分段宽度<10m,按梯形或三角形最宽处,且内底平面便于布置翻身主钩吊马,采用方式b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底部首尾分段的建造及翻身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段划分方式为:
a、船高方向,双层底结构属于较为封闭的结构,双层之间高度大约2m-4m,且有压载水舱、各类油水舱;船宽方向,若左右划分为2个分段,破坏内部舱室的舾装及涂装完整性;基于外底板结构位于基线只有较少结构,在总组阶段或船坞阶段进行合拢,对2只分段之间定位装配需要设置船外临时支撑,带来困难,且封闭结构内部的合拢作业本身较为困难;因此,在船高、船宽方向,通常将双层底结构划分为单独的分段,以确保封闭结构及内部舱室在分段阶段完整性建造;
b、首部双层底在船长方向,处于船体基线的首部外底板结构相对于首部双层底长度的占比,一般为30%-60%;因此,在船长方向,通常将首部双层底结构划分为单独的分段,即首部双层底分段,避免划分为前后两个分段带来线型区域在后阶段定位装配困难;
c、机舱双层底在船长方向,因其长度一般长于内场车间建造胎位,基于胎位尺寸和内场车间吊车起重能力,通常划分为前后分段,即机舱双层底分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80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型邮轮用登船塔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容器注胶的调节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