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的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5849.3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9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邵壮;李卫民;王海滨;毕庆;孙长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40 | 分类号: | B60L58/40;H01M8/048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的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温度传感器固定于燃料电池上,燃料电池通过DC/DC与电源分配单元连接;整车控制器输出端分别与电池控制器和动力电池连接;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电池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池控制器的输出端与DC/DC的控制端连接,电池控制器用于调节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最小时,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为燃料电池的最低工作温度;动力电池与电源分配单元连接,电源分配单元通过微控制单元与车辆的用电设备连接;电源分配单元用于根据动力电池的参数和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调节车辆的用电设备的供电源。本发明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供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供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天、发电站等领域。按电解质分类,目前的燃料电池主要包括以下五类:碱性燃料电池(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磷酸燃料电池(PA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以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过载能力强等优点。但是,现有的燃料电池启动时需要对电池电堆进行加热才能达到工作温度,从而导致启动时间较长,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控制系统,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燃料电池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DC/DC、电池控制器、动力电池、电源分配单元、微控制单元和整车控制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于燃料电池上,所述燃料电池通过所述DC/DC与所述电源分配单元连接;
所述整车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DC/DC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池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整车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和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最小时,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为所述燃料电池的最低工作温度;
所述整车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电源分配单元连接,所述电源分配单元通过所述微控制单元与车辆的用电设备连接;所述电源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参数和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调节所述车辆的用电设备的供电源。
可选的,还包括电量监测单元;所述电量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动力电池的电量,所述电量监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整车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量监测单元的监测数据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的启停状态。
可选的,当所述燃料电池为启动状态时,所述电池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整车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的供电功率;所述供电功率为所述燃料电池与所述动力电池共同为所述车辆的用电设备供电的输出功率;
当所述燃料电池为停止状态时,所述电池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的待机功率,所述待机功率为维持所述燃料电池处于最低工作温度的输出功率。
可选的,所述电源分配单元与所述电量监测单元连接;
所述电源分配单元具体包括:动力电池充电模块、动力电池放电模块和燃料电池放电模块;所述燃料电池通过所述燃料电池放电模块放电;当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时,所述燃料电池放电模块与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模块接通,通过所述燃料电池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当所述动力电池放电时,所述动力电池通过所述动力电池放电模块放电,所述动力电池放电模块和所述燃料电池放电模块共同接至所述电源分配单元的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电池控制器的型号为EF2275B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58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