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2952.2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1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朋芳;彭成斌;武继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流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王松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通信 速率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信发起方发送通信数据,供通信响应方进行波特率数值检测;通信响应方测量通信特征比特宽度,以此计算通信波特率,并根据计算得到的通信波特率设置串口参数;使用所述通信波特率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通信波特率,将应答和特征比特宽度发送给通信发起方;通信发起方根据对端反馈的数值调整自身的波特率,以适配对端的串口时钟数值。本发明提出的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及系统,通信发起方可以根据对端反馈的数值,调整自身的波特率,以适配对端的串口时钟数值,降低速度误差,从而大大提高自动波特率时的通信速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串口自动波特率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技术原理是,通信开始的数据接收方,处在通信监听状态,通过测量数据发送方发送特定数据的比特宽度,从而计算出通信发送方的波特率,随后通信双方使用该波特率进行数据通信。
一个典型的自动波特率应用场景是芯片程序下载,这在芯片程序烧录工厂十分常见,该场景如图1所示。在该场景中,下载模块与芯片通过串口自动波特率机制建立通信,芯片在使用自动波特率对特征比特宽度进行测量的时候,由于自身的时钟不准,加之芯片串口模块不支持时钟小数分频,从而导致下载模块不能使用过高的通信波特率,否则,芯片端在完成测量以后,会因为没有小数分频使得自身设定的波特率与数据发送方的波特率存在较大误差,通信无法正常进行。
以下载模块使用115200波特率为例,假设芯片端因RC时钟不准确,预期设计的时钟为32MHz,而实际时钟为32.1MHz,即32100000Hz,芯片串口使用16倍时钟进行采样。在这种情况下,芯片测量得到的波特率分频值是:32100000÷16÷115200=17.42。由于没有小数分频,分频寄存器的数值只能设置为17,这样芯片端的实际波特率是32100000÷16÷17=118015,与115200存在2.44%的误差,如果下载模块使用961200这样更高的速度通信,同理,其误差高达4.4%。
在这种大误差的情况,通信无法进行,传统的方法是降低自动波特率的通信速度。以通信波特率降低到57600为例,同样的情况,此时芯片端的分频寄存器的数值是32100000÷16÷57600=34.83,同理,分频寄存器的数值只能设置为35,这样芯片端的实际波特率是32100000÷16÷35=57321,与57600存在-0.48%的误差,这时误差比较小,通信可以正常进行。
传统降低自动波特率通信速度的方法,虽然解决了通信无法进行的问题,但是其缺点显而易见:通信的速度太低,增加了通信时间成本。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通信控制方式,以便克服现有通信控制方式存在的上述至少部分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及系统,可提高自动波特率时的通信速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信发起方发送通信数据,供通信响应方进行波特率数值检测;
通信响应方测量通信特征比特宽度,以此计算通信波特率,并根据计算得到的通信波特率设置串口参数;使用所述通信波特率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通信波特率,将应答和特征比特宽度发送给通信发起方;以及
通信发起方根据对端反馈的数值调整自身的波特率,以适配对端的串口时钟数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通信响应方设置为自动波特率检测状态,通信响应方能对接收的通信数据进行自动波特率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流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博流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29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