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能高效利用的再生稻一种一补增产增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2120.0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6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武;张玉烛;刘洋;龙继锐;郭夏宇;黄思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D45/04;G06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41012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能 高效 利用 再生 增产 增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能高效利用的再生稻一种一补增产增效方法,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再生稻生产过程机械收割碾压稻桩导致产量损失大、再生季未充分利用太阳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头季稻收割后,在被收割机碾压的地方,以及宽行的空白处进行抛秧补苗,通过该技术再生季水稻每667m2产量可达到500公斤以上,同比增产幅度达到20%以上;同时,在再生稻齐穗期和蜡熟期采用冠层分析系统分别测定冠层顶部和冠层内部距地面5cm处的光合有效辐射PAR,计算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进而计算PAR截获率,为再生季水稻丰产设计提供了理论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光能高效利用的再生稻一种一补增产增效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依靠科技进步继续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必然选择(袁隆平,2015)。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际水稻所等国家和机构先后实施超级稻育种计划,但因难度大、技术路线欠妥,且育成的品种因米质、抗逆性和结实率等问题难以大面积推广,至今未能成功。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以期为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目标服务。其中,一季中稻设置了四期产量目标:10.5t/hm2,12t/hm2,13.5t/hm2和15.0t/hm2。1997年,袁隆平提出“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水稻超高产育种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针对超级杂交稻大面积超高产示范种植,又进一步提出“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四因子配套的“四良”配套技术体系。在这些技术路线指引下,各个时期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已相继实现。2000年突破667m2产700公斤;2004年667m2产800公斤;2011年667m2产900公斤;2014年实现667m2产1026.7公斤,首次突破大面积示范平均667m2产1000公斤的目标;2018年,实现667m2产1152.3公斤,最高产田块667m2产为1209.5公斤。杂交水稻的大面积均衡增产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但水稻产量的提高,靠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已经有限,应从创新和改进现有栽培技术方面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萌发成苗,经过科学的管理,使其抽穗结实再收获一季的一种稻作制度。由于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省种、省工、节水、调节劳力、生产成本低和效益高等优点,是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不足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措施之一。但随着我国再生稻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机插、机收在再生稻上的示范推广,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其中头季稻机械收割机后直接压损部分稻桩,严重影响了再生芽的萌发与生长,是近几年制约再生稻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再生稻株高较矮,当群体达到最大叶面积后不能完全封行,导致部分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到土壤表面,浪费了部分光能,光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如何减少再生稻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碾压损失和光能的浪费,是进一步大幅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再生稻生产过程机械收割碾压稻桩导致产量损失大、再生季未充分利用太阳能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光能高效利用的再生稻一种一补增产增效方法,达到提高稻作区资源利用率,实现周年水稻丰产增效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光能高效利用的再生稻一种一补增产增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种管理:选再生能力强、米质优、产量高的水稻良种,根据品种特性,设计相应的穗粒结构,使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产量结构达到最佳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未经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21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