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冷散热式的电动车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1607.7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3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谢玉贤;赵兴华;姚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速珂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5/124;H02K9/19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刘刚 |
地址: | 201703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电动车 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冷散热式的电动车电机,包括电机外壳、旋转轴、转子和定子,所述电机外壳、旋转轴、转子和定子均为回转体结构回转中心相互重合,且旋转轴、转子和定子设置在电机外壳的内部,所述转子固定在旋转轴上,定子对应转子固定在电机外壳的内壁上;本发明通过对电机内部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使得电机保留本来的性能;另外本发明的内部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封件对内部空间加以分割,利用散热油在不同的油道内的流动,带走电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热量;同时在电机的运行过程中,使用后的散热油汇合后从出油口排出,然后经过过滤组件、油泵的驱动后进入冷却机构中,使得散热油降温后循环利用,避免使用后的散热油携带杂质破坏电机内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油冷散热式的电动车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电机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车辆电动化在全球范围内已成大势所趋之势,因此作为汽车电动化的核心部件之一的电动机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同时由于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轻量化等的要求,电动机要求在更小的体积输出更大的扭矩,这必然对电机的温升及散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面上常见的电动机多数采用风冷的冷却方式,但是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采用液冷的方式进行散热,散热均匀,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同时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可靠性更高;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油冷散热式的电动车电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冷散热式的电动车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冷散热式的电动车电机,包括电机外壳、旋转轴、转子和定子,所述电机外壳、旋转轴、转子和定子均为回转体结构回转中心相互重合,且旋转轴、转子和定子设置在电机外壳的内部,所述转子固定在旋转轴上,定子对应转子固定在电机外壳的内壁上;所述旋转轴包括驱动段、密封段、过渡段和末段,所述驱动段和末段与电机外壳的两端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密封段和过渡段的中间部分安装有转子,所述密封段和电机外壳之间设有密封件Ⅰ,所述密封件Ⅰ将密封段和电机外壳之间的腔体分割成油腔Ⅰ、油腔Ⅱ和油腔Ⅲ,所述油腔Ⅰ和油腔Ⅱ之间通过密封件Ⅰ基体上的弧形槽Ⅰ相互连通,所述油腔Ⅰ和油腔Ⅲ之间通过密封件Ⅰ基体上的弧形槽Ⅱ相互连通,所述过渡段和电机外壳之间设有密封件Ⅱ,所述过渡段、密封件Ⅱ和电机外壳之间形成油腔Ⅳ,所述油腔Ⅳ和油腔Ⅱ之间通过定子内部的油道相互连通,所述油腔Ⅳ和油腔Ⅲ通过转子的转子本体内部的若干螺旋状油道相互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油腔Ⅰ和油腔Ⅳ内电机外壳的外壳本体顶部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通过过滤组件、油泵和冷却机构相互连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件Ⅰ的基体表面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与转子和定子之间形成滑动密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体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旋转轴的密封段形成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件Ⅱ的本体内部通过若干支撑肋与内支撑套相连,所述内支撑套通过轴承与旋转轴的过渡段形成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本体侧面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电机的电机外壳内壁相连。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轴的驱动段的末端设有键槽,所述键槽通过键连接对外接设备进行驱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速珂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速珂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1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