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BS齿圈柔性自动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8327.0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8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文;徐留明;于磊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文 |
主分类号: | B23Q41/02 | 分类号: | B23Q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惠智天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1 | 代理人: | 王芳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bs 柔性 自动 输送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自动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ABS齿圈柔性自动输送系统,包括毛坯料输送线、加工传输线、成品输送线、信号检测单元和PLC控制系统,所述毛坯料输送线为环形结构,所述加工传输线共设置有两条,所述输送成品输送线设为一条,本发明的ABS齿圈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自动化生产线等进行技术改造,使其能够实现柔性自适应性的,同一自动化生产线可以适应不同的产品,或者可以适应同一产品的不同批量的生产的模块化,可重构模块化的自动加工流水系统,从而改善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提高生产率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使企业未来走上可持续的精益生产发展道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ABS齿圈柔性自动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输送机械从19世纪初发展至今,现在已经在多个行业普遍应用,是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行业中非常关键的集机械、电子、传感等技术与一体的机械装置。自动输送机械的输送方式和机械结构、定位形式等专业性较强,在正常生产运转的情况下动态强度、稳定性、可靠性和主控装置的性能参数要求较高,我国传统机械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背景下,ABS齿圈生产的实际情况仍是单人单机的传统制造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产量较低、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过程十分不稳定,ABS齿圈的生产机械设备存在设计时间长、方案修改不方便和样机试研制成本较高的缺点,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加工ABS传感器齿圈的具有工件自动传输、自动定位等功能的ABS齿圈柔性自动输送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ABS齿圈柔性自动输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ABS齿圈生产的实际情况仍是单人单机的传统制造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产量较低、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过程十分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ABS齿圈柔性自动输送系统,包括毛坯料输送线、加工传输线、成品输送线、信号检测单元和PLC控制系统,
所述毛坯料输送线为环形结构,由带有传动电机M1的输送带、三组双作用推料气缸、六组挡料气缸、三组来料传感器、三组料仓和料仓检测传感器构成,其中,每组双作用推料气缸的两侧分别装配有一组挡料气缸,且其中一组挡料气缸的一侧装配有一组来料传感器,三组料仓中均装配有料仓检测传感器;
所述加工传输线共设置有两条,由带有传动电机M2的输送带、传动电机M3的输送带、两组到位检测传感器和两组制造单元构成,每组输送带上分别装配有一组到位检测传感器和一组制造单元;
所述输送成品输送线设为一条,由带有传动电机M4的输送带构成;
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料仓检测信号、挡板伸出检测信号、来料检测信号、挡板缩回到位检测信号、推料气缸伸出信号、推料气缸缩回信号信号需要检测出来,另外,电机运行状态信号反映输送带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所述PLC控制系统通常布置在电气柜中,包括自动上料控制和电气控制设备两个单元,基于PLC控制器的输送系统直接对启动、停止、报警信号进行扫描识别,对从机器端和通讯端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并采用一定的算法进行计算,从而获得控制执行机构的方案,并通过控制接触器或者继电器对执行机构进行动作。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为成型链板输送带,传动方式设计成链轮驱动,所述输送带的输送链由强度很高的工程塑料成产,所述输送带宽度应比零件径向尺寸大20-50mm,且输送带的带速为0.5m/s,水平传送状态,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梁是由表面经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合金型材或者不锈钢材料和摩擦系数很低的摩擦滑轨构成,输送梁上面提供安装主动链和从动链齿轮,电动机减速机设备,支撑导条采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架体是由表面经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合金型材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用于输送梁以及输送梁上面的链板、工件、电机、减速机提供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文,未经吴金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8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