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递包裹智能分拣车定位系统及分拣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85401.3 | 申请日: | 2020-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0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贺荣 |
| 主分类号: | B07C3/02 | 分类号: | B07C3/02;B62B3/04;B62B5/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李金标 |
| 地址: | 236509 安徽省阜阳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递 包裹 智能 分拣 定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递包裹智能分拣车定位系统,属于分拣车技术领域,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平行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的两组滑轨固定条,两组所述滑轨固定条内侧面均设置有滑行凹槽,两组所述滑轨固定条之间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间转动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滑行凹槽内,本发明设置的移动板运动到将第一光电传感器的光路挡住时,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运动,同理,当移动板运动到将第二光电传感器的光路挡住时,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运动,从而使得移动板进行精准定位,从而使得上端的分拣车本体精准定位,输送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拣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递包裹智能分拣车定位系统及分拣车。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对物品进行智能分拣已是必然趋势,分拣车作为智能分拣系统中必不可缺少的设备,但是现有的分拣车在使用时,由于定位系统不稳定,使得分拣车出现输送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存在现有的分拣车存在卸货不便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递包裹智能分拣车定位系统及分拣车,具有定位系统稳定,输送准确,卸货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递包裹智能分拣车定位系统,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平行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的两组滑轨固定条,两组所述滑轨固定条内侧面均设置有滑行凹槽,两组所述滑轨固定条之间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间转动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滑行凹槽内,所述移动板的左右两侧连接有链条,两组所述滑轨固定条邻近左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中间外部设置有第一齿轮,两组所述滑轨固定条邻近右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中间外部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贯穿滑轨固定条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为正反转电机,电机的下端设置有机座,所述链条通过移动板左端、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移动板右端形成一个回路,所述滑轨固定条靠近第一转动杆的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滑轨固定条靠近第二转动杆的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抵挡块,所述抵挡块呈直角梯形,且抵挡块的斜边伸出凹槽外,所述抵挡块的底部呈水平,且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设置在凹槽内,所述移动板的四角处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邻近第一光电传感器一侧倾斜设置;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在抵挡块底部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表面两侧连接有连接杆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均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部均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贯穿滑动块,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在凹槽内壁上,所述横杆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凹槽底部,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滑动块之间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的,滑轨固定条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抵挡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凹槽内壁上设置有滚轮槽,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滚轮槽内。
一种快递包裹智能分拣车,采用上述分拣车定位系统,还包括分拣车本体,所述分拣车本体包括放置在移动板上表面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铰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设置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承托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下端设置有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支杆,所述支杆设置在承托板下方两侧,所述支杆的上端均设置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右侧设置有两根半圆环架,所述半圆环架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架活动连接,所述半圆环架之间连接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中间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下端设置有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所述电动推杆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端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外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在底座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贺荣,未经李贺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5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