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端模块合装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4789.5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5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江楠;张君成;巩安周;滕鹏;薛俊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B25B2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唐勇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端 模块 夹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端模块合装夹具,用于将前端模块装配至车身,其包括:主体框架;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将所述前端模块合装夹具定位至车身的至少两个车身定位组件和用于将所述前端模块合装夹具定位至所述前端模块的模块定位组件,所述车身定位组件和所述模块定位组件均固定于所述主体框架;所述车身定位组件可相对于所述主体框架左右移动,且两个所述车身定位组件通过对中连杆组件连接。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前端模块合装夹具,能够准确的将前端模块安装到车身的正中间;并且,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车型,通过对中连杆组件将两个车身定位组件连接,能够保证两侧的车身定位组件统一运动,使前端模块夹具始终处于车身宽度方向的中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前端模块的装配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端模块合装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模块化设计作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各大主机和技术中心设计理念中,越来越多的产品以及零部件采用此种设计理念。
空调系统中风扇总成,冷凝器,水箱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装配零件较多,装配相对复杂,若在主线装配,消耗工时较长,不利于缩短整车总体装配时间,故采用整体式,模块化的结构,由分装线提前装配形成前端模块,再将装配好的前端模块装配至车身。如何将分装好的前端模块装配至车身,且保证定位准确,合装不错孔,满足生产节拍,这是使用模块化零件必须需要考虑的关键点。
相关技术中,一种汽车前端模块总成的装配工装,其是通过将前端模块移动到装配工装上的预设位置,然后先通过定位销将装配工装的一侧通过定位销定位到车身一侧翼子板的定位孔,再通过定位销将装配工装的另一侧定位到车身另一侧翼子板的定位孔,然后通过紧固螺栓将前端模块固定到车身,从而实现前端模块的装配。
但是,这种直接将装配工装定位到车身的方式无法准确将前端模块定位到车身的正中间,使得前端模块的定位精度较低。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前端模块合装夹具,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前端模块合装夹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直接将装配工装定位到车身的方式无法准确将前端模块定位到车身的正中间,使得前端模块的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端模块合装夹具,用于将前端模块装配至车身,其包括:主体框架;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将所述前端模块合装夹具定位至车身的至少两个车身定位组件和用于将所述前端模块合装夹具定位至所述前端模块的模块定位组件,所述车身定位组件和所述模块定位组件均固定于所述主体框架;所述车身定位组件可相对于所述主体框架左右移动,且两个所述车身定位组件通过对中连杆组件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定位组件包括用于定位所述前端模块合装夹具的上下方向的竖向定位块和用于定位所述前端模块合装夹具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插销,所述竖向定位块位于所述插销的上方,且所述竖向定位块可接触车身表面,所述插销可插设于车身的定位孔中。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定位组件还包括可相对于所述主体框架左右移动的气缸一,所述气缸一包括可上下伸缩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穿设于所述竖向定位块,且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端与所述插销固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定位块包括铅块和固定于所述铅块下端的非金属块,所述非金属块用于定位至车身表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中连杆组件包括:中间连杆,所述中间连杆通过销轴固定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中间位置,且所述中间连杆可绕所述销轴转动;第一连杆,其一端通过连接头与所述中间连杆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前端模块合装夹具一侧的所述车身定位组件连接;第二连杆,其一端通过连接头与所述中间连杆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前端模块合装夹具另一侧的所述车身定位组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47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