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巡检机器人的防爆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2013.X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5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窦少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科创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9/06 | 分类号: | B25J19/06;B25J1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殷娟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长江***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巡检 机器人 防爆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巡检机器人的防爆结构,包括防护框体、设置在防护框体前端与后端的第一防护体与设置在防护框体两侧的第二防护体;所述第一防护体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防护框体的内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防护框体的内壁靠一侧的位置设置有总控箱,所述总控箱设置在防固定柱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体与第二防护体均包括外板体与主板体,所述主板体的内部设置有受力板与防护弹簧,所述防护弹簧设置在受力板与主板体内壁之间的位置,所述受力板靠近防护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的端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主板体的内壁。本发明具备了更好的防护效果,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爆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巡检机器人的防爆结构。
背景技术
巡检机器人是以移动机器人作为载体,以可见光摄像机、红外热成像仪、其它检测仪器作为载荷系统,以机器视觉—电磁场—GPS——GIS的多场信息融合作为机器人自主移动与自主巡检的导航系统,以嵌入式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平台;具有障碍物检测识别与定位、自主作业规划、自主越障、对输电线路及其线路走廊自主巡检、巡检图像和数据的机器人本体自动存储与远程无线传输、地面远程无线监控与遥控、电能在线实时补给、后台巡检作业管理与分析诊断等功能,巡检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防爆结构来保护巡检机器人,从而减少巡检机器人收受到的损害。
现有的防爆结构,防爆的效果不够好,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给防爆机构的使用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提出一种井下巡检机器人的防爆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防爆结构,防爆的效果不够好,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给防爆机构的使用带来了一定影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井下巡检机器人的防爆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包括防护框体、设置在防护框体前端与后端的第一防护体与设置在防护框体两侧的第二防护体;
所述第一防护体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防护框体的内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防护框体的内壁靠一侧的位置设置有总控箱,所述总控箱设置在防固定柱的上方;
所述第一防护体与第二防护体均包括外板体与主板体,所述主板体的内部设置有受力板与防护弹簧,所述防护弹簧设置在受力板与主板体内壁之间的位置,所述受力板靠近防护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的端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主板体的内壁,所述受力板与外板体之间设置有防护柱;
所述总控箱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总控模块与指令发送模块,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与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信息,并将温度信息与压力信息传递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温度信息与压力信息进行处理,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将温度信息处理为温度警报信息,将压力信息处理冲击警报信息,并将温度警报信息与冲击警报信息发送到总控模块,所述总控模块将温度警报信息与冲击警报信息转化为温度警报指令与冲击警报指令,并将温度警报指令与冲击警报指令发到指令发送模块,所述指令发送模块将温度警报指令与冲击警报指令发送到巡检机器人与巡检机人的控制终端。
优选的,所述外板体包括外板主体与设置在外板主体内部的辅助板。
优选的,所述外板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辅助板镶嵌在安装槽内部,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还设置有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防护柱包括第一柱体与一端插接在第一柱体内部的第二柱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柱体的内部设置有受力弹簧,所述第一柱体插接在第一柱体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承压片。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包括外柱体与螺纹连接在外柱体内部的螺纹柱。
优选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处理温度信息的具体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科创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科创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20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