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截面电警数据的信号交叉口车道排队长度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78910.3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9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唐克双;吴浩;姚佳蓉;谈超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65 | 分类号: | G08G1/065;G08G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截面 数据 信号 交叉口 车道 排队 长度 估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单截面电警数据的信号交叉口车道排队长度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电警数据获取各车道的车辆离去车头时距信息,所述的电警数据为车辆通过停车线的时间戳信息,包括离开时刻、方向编号、车道编号和车型参数;2)根据时间戳信息及车辆离去车头时距序列,分别针对单车道布设条件和多车道布设条件,通过定义特征函数以描述临近间距与车头时距波动两重特性,识别离去车头时距序列变点,并估计周期内每条车道上的车辆排队长度及漏检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考虑了电警设备所存在的错漏检现象,具有覆盖场景全、输入数据少、适用性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信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单截面电警数据的信号交叉口车道排队长度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信号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也是交通拥堵的常发地点。排队长度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交叉口的拥挤程度,是交叉口运行效率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的重要参数。另一方面,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布设了电警检测器,海量的电警数据可提供丰富的交通信息。相比于传统的定点检测器,电警数据识别度高,能精确记录车辆驶离信息,且能通过比对捕获的车牌信息进行轨迹重构,维修较为容易。
目前,国内外关于排队长度估计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累积交通流输出输入模型和交通波理论模型的方法。累积输出输入模型只适用于排队长度未超过检测器位置的情况,且该模型无法得到排队长度随时间变化在空间维度的演化规律。基于交通波理论的模型通过交通波波速的计算还原车辆排队的形成和消散,但模型的输入受检测设备的精度和覆盖率影响较大。在数据条件方面,研究多基于双截面检测数据,通过重构轨迹对排队长度进行估计,但这样的检测环境在现实中并不普遍。在只有单个交叉口布设电警设备时,难以对排队长度进行估计。因此,构建基于单截面电警数据的信号交叉口车道排队长度估计模型,对于补充现有排队长度估计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单截面电警数据的信号交叉口车道排队长度估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单截面电警数据的信号交叉口车道排队长度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电警数据获取各车道的车辆离去车头时距信息,所述的电警数据为车辆通过停车线的时间戳信息,包括离开时刻、方向编号、车道编号和车型参数;
2)根据时间戳信息及车辆离去车头时距序列,分别针对单车道布设条件和多车道布设条件,通过定义特征函数以描述临近间距与车头时距波动两重特性,识别离去车头时距序列变点,并估计周期内每条车道上的车辆排队长度及漏检率。
所述的步骤1)中,各车道上的车辆离去车头时距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车道k中第i个车头时距,为车道k中第i+1辆车的离去时刻,表示车道k中第i辆车的离去时刻。
所述的步骤2)中,对于车道组内该方向仅有一条车道的单车道布设条件,通过定义特征函数以描述车道中车辆的临近间距与车头时距波动的特性,以此识别出离去车头时距序列变点,进而估计周期内该车道上的车辆排队长度。
对于车道组内该方向仅有一条车道的单车道布设条件,估计周期内该车道上的车辆排队长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01)通过任意一辆通过车辆τ将单车道在周期内的车头时距序列{h1,h2,…,hN}分为两个子序列A1-τ={h1,H2,…,hτ}和B(τ+1)-N={hτ+1,hτ+2,…,h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89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