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截面电警数据的信号交叉口车道排队长度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78910.3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9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唐克双;吴浩;姚佳蓉;谈超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65 | 分类号: | G08G1/065;G08G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截面 数据 信号 交叉口 车道 排队 长度 估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单截面电警数据的信号交叉口车道排队长度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电警数据获取各车道的车辆离去车头时距信息,所述的电警数据为车辆通过停车线的时间戳信息,包括离开时刻、方向编号、车道编号和车型参数,各车道上的车辆离去车头时距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车道k中第i个车头时距,为车道k中第i+1辆车的离去时刻,表示车道k中第i辆车的离去时刻;
2)根据时间戳信息及车辆离去车头时距序列,分别针对单车道布设条件和多车道布设条件,通过定义特征函数以描述临近间距与车头时距波动两重特性,识别离去车头时距序列变点,并估计周期内每条车道上的车辆排队长度及漏检率,对于车道组内该方向仅有一条车道的单车道布设条件,通过定义特征函数以描述车道中车辆的临近间距与车头时距波动的特性,以此识别出离去车头时距序列变点,进而估计周期内该车道上的车辆排队长度,对于车道组内该方向仅有一条车道的单车道布设条件,估计周期内该车道上的车辆排队长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01)通过任意一辆通过车辆τ将单车道在周期内的车头时距序列{h1,h2,…,hN}分为两个子序列A1-τ={h1,h2,…,hτ}和B(τ+1)-N={hτ+1,hτ+2,…,hN};
202)分别计算两个子序列的簇内距离和并定义簇间距离用以描述两个子序列间的数据差异性,则有:
其中,ai,aj分别为子序列A1-τ的第i个与第j个车头时距数据,bm,bn分别为子序列B(τ+1)-N的第m个与第n个车头时距数据,au,bv分别为子序列A1-τ的第u个车头时距数据与子序列B(τ+1)-N的第v个车头时距数据,s为描述距离的尺度参数,δ为车型修正因子,用以消除因车型引起的车头时距不一致的现象,当车型为标准小汽车时,δ=1;当车型为大型车时,δ=hpc/hHV,hpc为标准小汽车的饱和车头时距,hHV为大型车的饱和车头时距,median{·}表示取中位数操作;
203)计算两个子序列的车道内距离分量统计指标,用以描述两个子序列中数据的总体差异性,则有:
其中,Dτ为车辆τ的车道内距离分量统计指标,p,q分别为子序列A1-τ与B(τ+1)-N的车头时距序列的数据量;
204)当车道内距离分量统计指标Dτ表征的距离取得最大值时,对应的车辆τ则为最后一辆排队车辆车头时距序列被划分为排队车辆车头时距子序列与非排队车排队车辆车头时距子序列,则有:
205)根据识别出的最后一辆排队车辆的通过时间戳信息得到排队车辆消散时间,结合标准小汽车饱和车头时距hpc计算得到该车道周期内的当量排队车辆数,则有:
其中,Q为周期内该单车道的排队车辆数,为该单车道的最后一辆排队车的通过时刻,tG为该车道组的绿灯相位启亮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截面电警数据的信号交叉口车道排队长度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车道组内该方向仅有一条车道的单车道布设条件,在估计周期内该车道上的车辆排队长度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统计该单车道中最后一辆排队车前的车辆数,并与周期内该单车道的排队车辆数Q进行对比,计算该单车道的电警设备漏检率,则有:
其中,ρ为该单车道的电警设备漏检率,为该单车道最后一辆排队车与其之前的车辆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89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