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鼻咽检测机器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77028.7 | 申请日: | 2020-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6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唐绍辉;刘子乐;易婷;董超;徐李林;邓杰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绍辉 |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姚维 |
| 地址: | 5100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鼻咽 检测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医学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非接触式鼻咽检测机器人,取样端组件、信号传输组件、控制端组件以及电源,所述取样端组件用于接收信号,以及自动鼻咽拭子采样的动作,所述信号传输组件用于完成取样端组件与控制端组件的信号实时双向传输工作,所述控制端组件用于发送鼻咽拭子采样的指令,并控制取样端组件进行采样工作,所述电源用于取样端组件、信号传输组件以及控制端组件的能源供应,本发明采用机器对患者进行鼻咽拭子采样,确保了医护人员与被取样人员的隔离,极大的保护医生不被感染,通过采用六维力传感器,避免在取样中出现的患者不舒适情况,通过设置自动消毒部件,避免患者间交叉感染,保障医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接触式鼻咽检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核酸检测筛查标本多来源于深咳痰液或者咽拭子,而咽拭子分为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由于口咽拭子张口就能进行操作,相对简单,因此临床上比较常用,但这一操作也是一个高风险操作,取样者暴露的风险更高,操作者往往需要正对患者口腔,采集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刺激性干咳、呕吐等症状使采集者暴露在带病毒的气溶胶中。因此,在实际操作时更多采用的是鼻咽拭子。
但是即便采用鼻咽拭子,由于本质上仍然是人工检测,对医护人员和被检测对象都不友好。医护人员还是存在较高的被传染概率,同时被检测者的鼻腔要被一根长棉签用力向内旋转,少数人会流血,棉签进太深,个别被检对象的棉签也不易取样后退出。
综上所述,目前所采用的鼻咽拭子测试的方法,存在着医护人员容易被感染,当病人患有较强的传染性疾病时,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收到了很大的威胁,且目前的鼻咽拭子测试方法,会产生被检测者的舒适程度较差的问题,甚至导致被检测者的内表皮损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鼻咽检测机器人,解决了现有鼻咽拭子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接触式鼻咽检测机器人,包括取样端组件、信号传输组件、控制端组件以及电源,所述取样端组件用于接收信号,以及自动鼻咽拭子采样的动作,所述信号传输组件用于完成取样端组件与控制端组件的信号实时双向传输工作,所述控制端组件用于发送鼻咽拭子采样的指令,并控制取样端组件进行采样工作,所述电源用于取样端组件、信号传输组件以及控制端组件的能源供应。
优选的,所述取样端组件包括取样卧床、运动控制部件、图像采集部件、取样部件以及自动消毒部件,所述取样卧床包括卧床主体以及头部固定装置,用于病人的躺卧以及头部的固定,所述运动控制部件包括六自由度机械手与六维力传感器,所述六维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感知取样工作中,取样部件与咽部组织的接触力,所述图像采集部件,包括内窥镜、彩色摄像头以及医用X光显影机,所述内窥镜用于观察患者咽喉位置的高清3D解剖情景,内窥镜位于六自由度机械手前端,所述彩色摄像头位于患者取样卧床头部固定装置的上方,用于拍摄患者面部影像,方便医护人员控制取样部件进入患者鼻腔内,所述医用X光显影机位于患者头部位置一侧,所述取样部件包括挠性取样管与取样拭子,所述取样拭子位于挠性取样管前端,并包裹在挠性取样管前部位置,所述自动消毒部件包括紫外线消毒装置以及喷洒消毒装置,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安装在取样卧床上方,所述喷洒消毒装置安装在取样卧床两侧。
优选的,所述信号传输组件包括有线通讯装置和无线通讯装置,所述有线通讯装置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或光纤,有线通讯装置的带宽不小于1000M,所述有线通讯装置采用总线或以太网进行信息传输与控制指令的发出,所述无线通讯装置采用2.4G/5G双频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绍辉,未经唐绍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70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