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材料加工用淬火装置及其实施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76939.8 | 申请日: | 2020-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2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许晨;董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天锐捷精密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64 |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阮爱农 |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材料 工用 淬火 装置 及其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材料加工用淬火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包括保温壳、投料漏斗、淬火液循环机构、收料箱、排烟管和控制面板,投料漏斗的下端贯穿保温壳的上端中部,便于将金属材料倒入绝缘淬火球,投放金属材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二次淬火时保温壳内部机构烫伤操作员,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搅拌叶转动,保证每个金属材料受热均匀,保证每件金属材料的质量,人工拉动伺服电机,绝缘淬火球旋转度,自动出料,减少人员操作麻烦,避免操作烫伤,减少人工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搅拌叶整体旋转,使得持续抱团的金属材料分散,避免抱团的金属材料内外受热不均匀,使得金属材料单个受热均匀,综合提高淬火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材料加工用淬火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
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专利号为CN201810498773 .5公开的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金属生产用淬火装置,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底部外壁的四角位置均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撑轮,且防护箱两侧外壁的底部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液压杆,且第一液压杆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底座,底座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减震座。本发明将放置盒顶部的四个挂环挂在挂钩上,并旋转固定杆使其与固定孔螺纹连接,使放置盒保持稳定,拆卸安装简单方便,透过防护门拆装放置盒方便进行上料和下料,使用简单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每次萃取都需要人员将金属材料进行放置人工取出,操作时间长,操作麻烦,大大降低的工作效率,内外部温度有差异,金属加热不均匀,降低了金属的整体质量,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被烫伤,操作环境特别差,而且金属材料容易抱团,使得内外受热不均匀,进而降低了淬火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材料加工用淬火装置及其实施方法,本发明的投料漏斗的下端贯穿保温壳的上端中部,且与加热机构的一端上口对齐,加热机构的一端与保温壳内嵌的轴承连接,且加热机构的导线活动贯穿保温壳,加热机构的另一端与保温壳内嵌的轴承连接,搅拌翻转机构的一端贯穿加热机构的另一端,且搅拌翻转机构的一端的另一端贯穿保温壳,第一固定杆的一端与主叶片的一端下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的一端与主叶片的另一端下侧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均与转轴固定连接,分散组件的一端与主叶片活动连接,分散组件的另一端与转轴活动连接,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材料加工用淬火装置,包括保温壳、投料漏斗、淬火液循环机构、收料箱、排烟管和控制面板,保温壳内部还包括加热机构、搅拌翻转机构和筛板,投料漏斗的下端贯穿保温壳的上端中部,且与加热机构的一端上口对齐,加热机构的一端与保温壳内嵌的轴承连接,且加热机构的导线活动贯穿保温壳,加热机构的另一端与保温壳内嵌的轴承连接,搅拌翻转机构的一端贯穿加热机构的另一端,且搅拌翻转机构的另一端贯穿保温壳;
淬火液循环机构的一端贯穿保温壳,且悬挂设置在保温壳的内侧上端, 淬火液循环机构的另一端贯穿保温壳的下端,筛板的两端位于加热机构和搅拌翻转机构的下端且与保温壳连接,收料箱安装在保温壳的一侧,与收料箱的内侧下端相对应的保温壳开设有流液孔,排烟管贯穿保温壳的上端一侧, 且抽烟口对准加热机构的一端上口,控制面板安装在保温壳外部的一侧,保温壳的下端与淬火液过滤处理设备通过水阀连通;
淬火液循环机构包括抽液管、小型水泵和送液管,抽液管的一端插入保温壳的内腔底部,抽液管的另一端贯穿保温壳与小型水泵连接,小型水泵安装在保温壳的外侧安装架上,送液管的一端与小型水泵连接,且另一端贯穿保温壳设置,送液管的出液端位于投料漏斗的下端一侧与绝缘淬火球的一端上口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天锐捷精密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天锐捷精密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69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