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5892.3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3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蒋昌兵;范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北斗赛格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40/08 | 分类号: | B60W40/08;B60W40/06;B60W50/14;B60W50/16;B60R1/00;G08B21/06;H04N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疲劳 驾驶 预警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驾驶员信息,根据驾驶员信息判断驾驶车辆的当前驾驶员;获取当前驾驶员的连续驾驶时间,若连续驾驶时间大于预设值,则产生超时预警信号;实时监测当前驾驶员在连续驾驶时间内的脸部特征和车辆相对于车道线的偏离距离,根据脸部特征和车辆相对于车道线的偏离距离判断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本发明能够获取驾驶员信息,根据驾驶员信息判断是否存在驾驶员的主动替换,不会发生统计错误,从而避免发生误报;而且本发明还根据在连续驾驶时长内实时监测的脸部特征和车辆相对于车道线的偏离距离判断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提高疲劳驾驶预测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多,驾驶事故逐年增多,疲劳驾驶是引发道路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快速、准确的检测到驾驶员的疲劳状况,给予提醒,在严重的时候采取强制措施降低车速,对减少因疲劳驾驶而产生的事故有重大的意义。
现有的疲劳驾驶检测大多是记录车辆的连续行驶时间,若连续行驶时间超过设定值,则发出报警信号,提示驾驶员休息,并且在驾驶员的驾驶过程中,针对驾驶员人脸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的方法对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做出预判。但该方法一方面忽略了车辆在连续行驶时间上存在着驾驶员主动替换的情况,存在着误报的可能,另一方面仅依据人脸特征进行判断存在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驾驶员信息,根据所述驾驶员信息判断驾驶车辆的当前驾驶员;
获取所述当前驾驶员的连续驾驶时间,若所述连续驾驶时间大于预设值,则产生超时预警信号,用于警示所述当前驾驶员停车休息;
实时监测所述当前驾驶员在所述连续驾驶时间内的脸部特征和车辆相对于车道线的偏离距离,根据所述脸部特征和车辆相对于车道线的偏离距离判断所述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法能够获取驾驶员信息,根据驾驶员信息判断是否存在驾驶员的主动替换,不会发生统计错误,从而避免发生误报;而且本方法还根据在连续驾驶时长内实时监测的脸部特征和车辆相对于车道线的偏离距离判断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提高疲劳驾驶预测的准确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步骤:定时采集车辆停车时的位置速度,若车辆处于熄火状态且连续5个以上的位置速度均等于0,则判断所述当前驾驶员进入休息状态并累计休息时长,其中,车辆的位置速度的采集间隔时间不超过5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步骤:若在连续10个位置速度均等于0的后10分钟内,出现连续若干个位置速度在10Km/h以下并在所述出现连续若干个位置速度在10Km/h之后又出现连续10个以上的位置速度均等于0的情况,则判断车辆进行临时挪车,不中断累计休息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实时监测所述当前驾驶员在所述连续驾驶时间内的脸部特征和车辆相对于车道线的偏离距离,根据所述脸部特征和车辆相对于车道线的偏离距离判断所述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包括:
采集所述当前驾驶员在所述连续驾驶时间内的脸部特征,通过疲劳检测算法预判所述当前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或正常状态;
采集车辆偏移方向与车道线的横向偏移距离;
若所述当前驾驶员处于所述疲劳状态,则产生疲劳预警信号,用于警示所述当前驾驶员停车休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北斗赛格导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北斗赛格导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5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