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裁判文书的质量检测及评估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72091.1 | 申请日: | 2020-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5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云;丁锴;陆俊杰;李建元;王超群;钱小鸿;蒋立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50/18 | 分类号: | G06Q50/18;G06Q10/06;G06F40/295;G06F40/289;G06F40/284;G06F40/3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芳;张瑜 | 
| 地址: | 3100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裁判 文书 质量 检测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裁判文书质量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裁判文书的质量检测及评估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S1.输入待评估裁判文书X;S2.提取待评估裁判文书X中的各信息项,所述信息项中包含对应的多个信息点;S3.根据步骤S2中提取的信息项对所述待评估裁判文书X的语言规范性、法律引用规范性、说理规范性以及案件信息与适用法条的关联度进行检测与评估;S4.根据检测与评估结果对待评估裁判文书X的质量进行评分。该发明优点在于文书质量评估方面涉及广泛、细致、严谨且灵活,并且给出了各个指标的具体地量化计算方法,使裁判文书的质量评估更加具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裁判文书质量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裁判文书的质量检测及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脚步逐步加快,全国最高人民法院文书的制作提出了“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基本原则,并全国各级法院裁判文书的一律依法在网上文书库中进行公开。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适用法律解决纠纷的载体,是明确当事人法律权利义务的重要凭证,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质量是人民法院司法能力、司法水平和审判质效的集中体现。因此,裁判文书必须保证零差错、质量必须保持严格要求。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案件数量呈递增态势,人案矛盾确实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例如在裁判文书方面,传统的文书撰写与校对都是人工完成,这样弊端是花费时间长、容易出现各种常见低级错误且不易发现、在法律引用方面存在局限性等错误,无法及时发现并去核对及修正问题,影响到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因此,一方面要增加审判人员数量,提高审判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另一方面,最高法院下发的相关通知中要求,要大力推广文书智能纠错软件的安装和应用。要借力科技手段,普及文书智能纠错软件,将智能纠错与人工审核有机结合,作为文书制发、上网公开流程的重点环节。
近年,在裁判文书质量评估方面也做了一些相关研究。申请号为CN201910876106.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通过预先建立裁判文书说理完备性检测模型,检测诉请文本与说理文本、诉请文本与判决文本的匹配情况。在该发明中,将两文本匹配情况转为为二分类问题,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于诉请文本的任意一条诉请,与其正确回应的说理文本/判决结果句子确定为正样本,与其非正确回应的说理句子/判决结果为负样本。在《中国应用法学》的2018年第2期中,作者为杨贝的论文《裁判文书说理的量化评估-以2017年北京市判决书论证质量调查为例》中通过将论证理论转化为说理评价机制,量化评价裁判文书说理完全可能,且通过调查获取的北京裁判文书数据体现了量化评价在描述、发现、分析说理问题方面的显著优势。
然而上述的裁判文书质量评估方法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大多数基于说理方面进行检测,对于裁判文书的语句规范性缺少系统地分析与评价,如整体篇章完整度、审判环节时效性、错别字与歧义词语频繁使用等;(2)裁判文书不仅要考虑到诉请文本、说理文本、判决结论等方面,还缺乏考虑文书中举证情况与案件事实认定的关联程度;(3)只涉及到裁判文书评估指标,但是具体地量化计算方法未涉及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面向裁判文书的质量检测及评估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向裁判文书的质量检测及评估方法,包括步骤:
S1.输入待评估裁判文书X;
S2.提取待评估裁判文书X中的各信息项,所述信息项中包含对应的多个信息点;
S3.根据步骤S2中提取的信息项对所述待评估裁判文书X的语言规范性、法律引用规范性、说理规范性以及案件信息与适用法条的关联度进行检测与评估;
S4.根据检测与评估结果对待评估裁判文书X的质量进行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银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20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内自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测量埋地金属管道极化电位的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