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信息检测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4695.1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8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翁红云;李鸿鹏;张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平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4 | 分类号: | B61L25/04;B61L1/16;B61K9/12;B61K9/00;G06K17/00;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徽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5 | 代理人: | 卢杏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信息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列车信息检测系统及其方法,列车信息检测系统包括:列车检测装置、多个磁钢、补光灯、相机、阅读器和上位机;各个磁钢检测到车轮时输出对应的触发信号给列车检测装置;列车检测装置打开阅读器和补光灯,阅读器获取列车的RFID标签;列车检测装置根据各个触发信号的接收时间和接收次数计算出每节车厢行驶的速度并判断车厢的轴数,对每节车厢进行实时分节,根据速度输出对应的行频信号控制相机的扫描频率;对RFID标签解析获得RFID信号,将RFID信号和列车信息打包后输出给上位机。由于扫描频率随着每节车厢行驶的速度改变而对应调整,不会因速度快慢影响照片,从而提高照片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运输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信息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早期的对列车的识别操作通常是人工识别,在关口处让列车停下来然后一节一节的去抄车号进行比对,这种人工检查方式不仅仅延长了列车过关口的时间,还增加了出错的概率。目前采用列车车号识别系统,通过设置在轨道边的摄像机(线阵摄像机和面阵摄像机)对过往列车进行侧面拍照,然后通过后端的机器视觉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提取车号。但是,列车行驶的速度是变化的,而摄像机拍照的频率是固定的,若速度过快会导致拍到的照片被压缩,速度过慢会使抓拍到的照片被拉伸,这样的照片给图像分析带来麻烦,减小了车号提取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并且,这种列车车号识别系统需要定时器定时开关开补光灯,如晚上6点以后打开补光,早上6点熄灭补光灯,然而不同季节不同情况下,天亮和天暗的时间并不固定,这种定时方式不能满足实际的补光需求。另外,这种列车车号识别系统容易丢轴(丢轴就是列车行驶过程中速度太快或者太慢,或者系统逻辑出错造成列车检测出现问题),而一列列车有时可能是四轴、六轴组装在一起,一丢轴就会导致整列车的车号都乱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信息检测系统及其方法,以解决现有列车车号识别系统拍照频率固定导致照片质量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信息检测系统,其包括:列车检测装置、多个磁钢、补光灯、相机、阅读器和上位机;
各个磁钢检测到车轮时输出对应的触发信号给列车检测装置;列车检测装置打开阅读器和补光灯,阅读器获取列车的RFID标签并传输给列车检测装置;列车检测装置根据各个触发信号的接收时间和接收次数计算出每节车厢行驶的速度并判断车厢的轴数,对每节车厢进行实时分节,根据所述速度输出对应的行频信号控制相机的扫描频率,相机将扫描获得的照片上传给上位机;列车检测装置对RFID标签解析获得RFID信号,将RFID信号和列车信息打包后输出给上位机。
可选地,所述的列车信息检测系统中,所述磁钢为4个,包括第一磁钢、第二磁钢、第三磁钢和第四磁钢;各个磁钢均安装在铁轨的内侧边,阅读器固定在两条轨枕之间;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位于阅读器的一侧且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长度;第三磁钢与第四磁钢位于阅读器的另一侧且第三磁钢与第四磁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长度,第二磁钢与阅读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长度,第三磁钢与阅读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长度。
可选地,所述的列车信息检测系统中,在轨道两侧分别竖立固定1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的横杆上安装一个第一线扫描相机和一个面阵相机,每个相机的一侧安装一个补光灯。
可选地,所述的列车信息检测系统中,所述列车检测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一电路板,所述壳体两侧设有各个接口对应连接磁钢、补光灯、相机、阅读器和上位机。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所述的列车信息检测系统的列车信息检测方法,其包括:
步骤A、各个磁钢检测到车轮时输出对应的触发信号给列车检测装置;
步骤B、列车检测装置打开阅读器和各个补光灯,阅读器获取列车的RFID标签并传输给列车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平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平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46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