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竹条上料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64031.5 | 申请日: | 2020-10-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2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林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林树 |
| 主分类号: | B27C1/00 | 分类号: | B27C1/00;B27C1/12;B27C1/14;B27J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磊 |
| 地址: | 352200 福建省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竹条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竹条上料装置,它包括进料机构、抓料机构以及抽拉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用于堆叠竹条的进料框;所述抓料机构包括用于夹持竹条左右侧边的抓取部、驱动抓取部竖向位移的升降组件以及架设在进料框上方且用于固定升降组件的抓料座;所述抽拉机构包括滑动座、设于滑动座上的夹持部A以及驱动滑动座在抓料机构和刨切机进口侧之间横向移动的抽拉驱动组件;所述滑动座的中部设有容竹条前端穿过的的输送孔,所述夹持部A设于输送孔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智能的全自动竹条上料装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包括进料机构、抓料机构以及抽拉机构;抓料机构可自动抓取进料机构内竹条,并通过抽拉机构精确送入剖切机,上料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子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全自动竹条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竹板材是由竹条经胶合压制而成的集成材,具有卓越的物理力学性能,并且具有吸水膨胀系数小、强度高、稳定性和韧性好的优点。
传统竹板材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竹子经截段、去内外结、开片后制成竹条,而后再将一根根竹条分别铣削成前端与后端等厚的竹胚,最后由若干根竹胚粘贴拼接成竹板材。
竹条的铣削操作是通过刨切机完成。目前刨切机上料仍然采用手工完成,生产过程中工人需要快速且连续不断的将竹条放入剖切机进料侧,并且每次上料需要保证竹条的上下面统一,即在上料的同时还需要调整竹条的正反面,而刨切机的处理速度较快,可要达到0.5秒数量级,采用人工上料不仅劳动强度大,还会限制刨切机的生产效率。此外,采用人工上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智能的全自动竹条上料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全自动竹条上料装置,它包括进料机构、抓料机构以及抽拉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用于堆叠竹条的进料框;所述抓料机构包括用于夹持竹条左右侧边的抓取部、驱动抓取部竖向位移的升降组件以及架设在进料框上方且用于固定升降组件的抓料座;
所述抽拉机构包括滑动座、设于滑动座上的夹持部A以及驱动滑动座在抓料机构和刨切机进口侧之间横向移动的抽拉驱动组件;所述滑动座的中部设有容竹条前端穿过的的输送孔,所述夹持部A设于输送孔处。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包括进料机构、抓料机构以及抽拉机构;抓料机构可自动抓取进料机构内竹条,并通过抽拉机构精确送入剖切机,上料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
2.抽拉机构包括滑动座、设于滑动座上的夹持部A以及抽拉驱动组件;夹持部A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夹持板A,夹持板A采用单向夹持设计,即滑动座向抓料机构移动时,竹条端部撑开两夹持板A;滑动座向刨切机进口侧移动时,两夹持板A夹紧固定在竹条的上下面;在滑动座在抓料机构和刨切机进口侧之间往复运动过程中,可实现竹条的单向抽拉。
3.抽拉机构上设有翻转组件,翻转组件包括转动盘以及用于驱动转动盘180°旋转的翻转驱动组件;翻转组件可根据视觉监测机构反馈数据选择是否执行翻转操作,当需要翻转时,电机控制转动盘旋转180度。
4.抽拉机构和刨切机进口侧之间设有定位机构,当全自动竹条上料装置与刨切机间距较远时,可通过定位机构先固定竹条前段,配合抽拉机构多次往复输送,实现竹条精确的长距离上料。
5.本发明可采用双工位结构,每个工位均包括抓料机构、抽拉机构以及定位机构,在其中一个工位抽拉上料的同时,另一工位在进料框内抓取竹条,两工位交替衔接,可极大提高上料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全自动竹条上料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全自动竹条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林树,未经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林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40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