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隧道的移动灭火机器人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60705.4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6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曾强;崔碧海;冯家冬;程睿;邓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5/00 | 分类号: | E21F5/00;E21F5/04;A62C2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隧道 移动 灭火 机器人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隧道消防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的移动灭火机器人系统,包括供电装置、安装在隧道顶部的轨道本体和位于轨道本体内的灭火机器人,供电装置包括输电机构和取电机构;还包括第一清洁机构、控制模块和处理模块,第一清洁机构包括绝缘管、刷头、气泵和摄像头,绝缘管的下端与气泵的出气口连接,刷头固定在绝缘管顶部的环形表面上,刷头与输电铜排接触;摄像头固定在绝缘管上;摄像头用于采集输电铜排的图像信息并发送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判断输电铜排的清洁度并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清洁度控制气泵启动。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保证电能稳定供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隧道的移动灭火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火灾具有烟雾大,温度高、疏散困难、扑救困难等特点。隧道中一旦发生火灾,由于浓烟、照明等条件限制,加上隧道内车辆密集,消防人员很难接近火源,扑救十分困难,而且易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解决消防车辆无法及时到达起火点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用于隧道的灭火机器人,在隧道内的侧壁顶端安装轨道,轨道横贯整条隧道;灭火机器人安装在轨道上,灭火机器人可沿轨道自由移动,抵达起火点进行灭火。由于灭火机器人需要电力进行驱动,如果采用线缆供电的方式,由于灭火机器人会移动,需要预留较长的线缆。这对线缆的收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过长的线缆也容易与其他装置相互缠绕,引起故障。如果采用内置电池,由于火灾发生的频率低,使内置电池一直保持在工作状态维护的成本较高。
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承载式供电轨道,包括供电装置、轨道本体和位于轨道本体内的移动机器人,供电装置包括输电机构和取电机构;输电机构包括输电铜排;输电铜排固定在轨道本体内;取电机构包括绝缘支架、取电器和接线桩;绝缘支架固定在移动机器人上,接线桩固定在绝缘支架上;绝缘支架上竖直开有容纳取电器的柱形孔;取电器的上部与输电铜排接触,取电器的下部与接线桩电连接。上述方案可以解决机器人移动过程中持续供电的问题。
但是由于在隧道内车流量较大,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容易附着到输电铜排上,而且,火灾发生时产生的大量浓烟以及杂质也容易附着到输电铜排上,影响取电器与输电铜排的接触,导致供电不稳定,进而影响机器人的正常运行。
为此,需要一种能够保证电能稳定供应的用于隧道的移动灭火机器人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的移动灭火机器人系统,能够保证电能稳定供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隧道的移动灭火机器人系统,包括供电装置、安装在隧道顶部的轨道本体和位于轨道本体内的灭火机器人,供电装置包括输电机构和取电机构;输电机构包括输电铜排;输电铜排固定在轨道本体内;取电机构包括绝缘支架、取电器和接线桩;绝缘支架固定在灭火机器人上,接线桩固定在绝缘支架上;绝缘支架上竖直开有容纳取电器的柱形孔;取电器的上部与输电铜排接触,取电器的下部与接线桩电连接;
还包括第一清洁机构、控制模块和处理模块,第一清洁机构包括绝缘管、刷头、气泵和摄像头,绝缘管竖直固定在绝缘支架上,气泵固定在绝缘支架上,绝缘管的下端与气泵的出气口连接,刷头固定在绝缘管顶部的环形表面上,刷头与输电铜排接触;摄像头固定在绝缘管上;摄像头用于采集输电铜排的图像信息并发送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判断输电铜排的清洁度并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清洁度控制气泵启动。
基础方案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工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07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暗挖拱盖法接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密集式智能仓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