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拉杆、转向机构、车辆及转向机构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59081.4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8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姚旺;王鹏;彭光绪;黄星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7/20 | 分类号: | B62D7/20;B62D5/06;B62D6/00;B60G11/02;B60G17/02;B62D1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拉杆 转向 机构 车辆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拉杆、转向机构、车辆及转向机构的控制方法,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该直拉杆包括的缸筒的一端和第一连杆的端部连接,缸筒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端部连接,缸筒中填充有电磁流变液,弹性件套设在缸筒上;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均包括限位面,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分别套在缸筒的两端,弹性件的一端抵压在第一护罩的限位面上,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压在第二护罩的限位面上,在电磁流变液为固态时,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缸筒的两端还设置有电极。这样,当板簧和直拉杆发生干涉时,可以控制电极的电场大小,使得电磁流变液的粘度发生变化,使得缸筒的长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直拉杆的位移频响特性发生改变,吸收干涉量,提高驾驶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拉杆、转向机构、车辆及转向机构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汽车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车辆的驾驶舒适度的要求更高。其中,汽车的转向系统决定汽车的行驶方向,且由驾驶人员直接操控,因此汽车的转向系统对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尤为重要。
目前,汽车的转向系统通常安装在汽车的前悬架处,汽车前悬架大多采用钢板弹簧式非独立悬架,转向系统采用循环球式转向器。为了减震缓冲,降低车辆在特殊路段的振动,通常将板簧设置在转向系统的直拉杆处,汽车的前悬架直接连接的直拉杆和板簧,通过板簧提供一定的缓冲,进而减少车辆在路面颠簸或者道路不平的状况下的振动。
然而,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板簧决定的运动轨迹和直拉杆决定的运动轨迹的圆心及半径均不相同,板簧在运动的过程中,与直拉杆之间存在干涉,加之直拉杆不可变形,因此导致与直拉杆连接的摇臂发生移动,进而带动转向盘发生偏转,使得转向系统包括的转向盘偏转、行驶过程中转向盘摆动及中位感不清晰,影响驾驶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拉杆、转向机构、车辆及转向机构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拉杆和板簧干涉引起的转向盘偏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拉杆,所述直拉杆包括缸筒、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弹性件、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
所述缸筒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缸筒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缸筒中填充有电磁流变液,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缸筒上,其中,所述缸筒的长度随所述电磁流变液的状态变化伸长或缩短;
所述第一护罩和所述第二护罩均包括限位面,所述第一护罩和所述第二护罩分别套在所述缸筒的两端,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压在所述第一护罩的限位面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压在所述第二护罩的限位面上,在所述电磁流变液为固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
所述缸筒的两端还设置有电极,在所述电极的电场强度发生变化时,所述电磁流变液的状态发生变化。
可选的,所述缸筒包括筒体、活塞和活塞杆;
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活动连接在所述筒体内,所述活塞杆一端和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筒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缸筒还包括支撑环;
所述支撑环固定在所述缸筒中,在所述缸筒未发生伸长的情况下,所述支撑环和所述活塞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活塞的最大行程。
可选的,所述导向套设置在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且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向套。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置在车架上,所述车架底部还设置有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控制器、距离传感器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直拉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90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