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执行驱动机构和打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5900.8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3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飞;王柯;彭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3/00;H02K7/00;H02K7/10;H02K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冯洁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执行 驱动 机构 打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执行驱动机构和打顶装置,涉及农业工具领域。该机构包括基座、主动臂、从动臂及连接组件。主动臂的第一端活动地设置于基座,第二端向远离基座的方向延伸;从动臂的第一端活动地设置于基座,从动臂的第二端向远离基座的方向延伸;连接组件同时与主动臂的第二端及从动臂的第二端连接,且用于安装执行机构;驱动组件设置于基座,且与主动臂的第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主动臂运动,以带动连接组件和执行机构绕主动臂的第一端和从动臂的第一端运动,以使执行机构可在不同高度上执行作业。该机构可驱动执行机构在工作空间范围内运动,实现在不同高度上的植株的打顶,可保证打顶效率和打顶质量,以减少漏打、过打问题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执行驱动机构和打顶装置。
背景技术
植株打顶是棉花等植株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棉花打顶解除棉花的顶端优势、促进侧芽长出、使株型更为茂密,同时可以促进扩枝,防止旺长所导致的倒伏,并且有助于多结棉桃、提高产量。
目前,主要的棉花打顶方式有人工打顶、化学药物打顶、机械打顶:
最传统的人工打顶质量高、对棉花的伤害小,因此,到目前为止,该方式仍然是最常采用的打顶方式。但随着我国劳动人口逐年下降,农业从业人员向其他产业转移的现象日益严重,用工荒的现象日益突出,进而导致工价过高,种植成本过高。
化学药物打顶受外界条件等不可预见因素影响较大,施药技术难度大,不易控制最佳的施药时间,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目前,该方式难以被广大棉花种植户普遍接受。
采用机械打顶其效率高,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该方式必将成为将来棉花打顶的主要趋势。早期棉花打顶机的打顶机构主要是滚筒式和甩刀式,这种方式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将道具固定在一定的高度,对棉花顶部进行切割,这种方式出现大量的过打、漏打现象。近些年,通过红外感应或超声波感应的方式实现对棉花植株高度测量,进而调节打顶机构的高度,实现了高度上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漏打现象。但红外或超声波感应只对高度进行大致的探测,不能识别棉花顶心的位置,打顶机构通常需要聚拢装置将棉花顶心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再加上打顶机构控制精度不高,棉花植株顶部损伤较大,漏打、过打现象仍然严重,该方式的作业效果不能满足棉花打顶农艺要求,在生产中使用较少。
因此,现有机械打顶技术不能满足棉花机械打顶作业的应用需求,存在作业效率低,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执行驱动机构,其可驱动用于进行棉花等植株打顶的执行机构在工作空间范围内运动,实现在不同高度上的植株打顶,从而可保证植株打顶的效率和打顶的质量,从而减少漏打、过打问题的出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顶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执行驱动机构。因此,其具有作业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执行驱动机构,包括:
基座;
主动臂,主动臂的第一端活动地设置于基座,主动臂的第二端向远离基座的方向延伸;
从动臂,从动臂的第一端活动地设置于基座,从动臂的第二端向远离基座的方向延伸;
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同时与主动臂的第二端以及从动臂的第二端连接,且用于安装执行机构;
驱动组件,设置于基座,且与主动臂的第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主动臂运动,以带动连接组件和执行机构绕主动臂的第一端和从动臂的第一端运动,以使执行机构可在不同高度上执行作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动臂的第一端与驱动组件的连接处的中心、主动臂的第二端与连接组件的连接处的中心、从动臂的第二端与连接组件的连接处的中心以及从动臂的第一端与基座的连接处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呈平行四边形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5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