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桩基工程的桩基负摩擦力解析解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4936.4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0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姚文娟;徐赐敏;顾毛亮;程泽坤;邱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桩基 工程 摩擦力 解析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桩基工程的桩基负摩擦力解析解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利用传统方法计算群桩势能,引入传统理论荷载传递曲线,并对其进行变分,本发明采用了在桩底为零而沿桩长线性变化的规律,这与实际比较吻合,桩-土滑落超过应力极限之后会产生桩-土滑落,本发明中土为弹塑性,采用初应力法。首先求出弹性解;其次,把超过应力极限的过量应力转换成附加载荷进行新的循环,使得过量应力重新分布到桩上没有超过应力极限的区域。该迭代反复执行,直到所有区域的应力都没有超过应力极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桩基工程的桩基负摩擦力解析解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桩基工程对于沿海地区至关重要。收集已发表的科研成果,发现国内对桩基工程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技术关于桩土之间的负摩擦力机理尚不清楚,同时现有的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无法反映土的软化,对于桩的负摩阻力随桩深变化规律还没有理论解析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桩基工程的桩基负摩擦力解析解分析方法,能计算用于桩基工程的桩基负摩擦力解析解,以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作为桩土之间的负摩擦力机理的重要参考。
为达到上述发明创造目的,本发明构思如下:
本发明利用传统方法计算群桩势能,引入传统理论荷载传递曲线,并对其进行变分,采用了在桩底为零而沿桩长线性变化的规律,这与实际比较吻合,桩-土滑落超过应力极限之后会产生桩-土滑落。土为弹塑性,采用初应力法。首先求出弹性解;其次,把超过应力极限的过量应力转换成附加载荷进行新的循环,使得过量应力重新分布到桩上没有超过应力极限的区域。该迭代反复执行,直到所有区域的应力都没有超过应力极限。
根据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桩基工程的桩基负摩擦力解析解分析方法,所述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装群势能:
上述式中第一项为应变能,后三项为外力所作的功,包括沿桩长方向即桩轴线方向的应力{τz}和桩底的应力{σl}以及桩头荷载{pt},{wz}、{wl}和{wt}为它们对应的位移;式中:
{pt}为桩头荷载,
{τz}为沿桩长方向即桩轴线方向的应力,
{σl}为桩底的应力,
{Gl}为土壤沿桩长方向即桩轴线方向的线性变化的刚度,到达桩底时等于{Gb},
{Gb}为土壤在桩底的刚度;
B.构建土壤的载荷-位移关系:
理论载荷传递曲线为:
{τz}=[k]{ωz}
{σl}=[kb]{ωl}
[k]和[kb]为土壤对于基桩和桩底的刚度阵,其中系数随深度线性变化;刚度阵中的距离桩轴线的平均半径rm、土壤运动产生切应力,可由下式计算:
rm=αρl(1-υ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49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冲击螺丝柱结构
- 下一篇:一种骨科护理用足部清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