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速箱润滑油导油板固定的去螺栓化的方法及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4932.6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3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郑力君;陈梓斌;余顶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57/028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吴志勇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箱 润滑油 导油板 固定 螺栓 方法 结构 | ||
1.一种变速箱润滑油导油板固定的去螺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能够使导油板(2)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导油板(2),在导油板(2)上设置与导油板(2)一体成型的限位部件,和在变速箱的变速器壳体(1)上设置能够与导油板(2)限位部件对应配合的限位结构,并利用导油板(2)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特性,将导油板(2)的限位部件对应安装到壳体上的限位结构中,以此实现导油板在变速器壳体上的去螺栓化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导油板固定的去螺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导油板(2)上设置与导油板(2)一体成型的限位部件是分别在导油板(2)的前部和后端设置前限位部件和后限位部件,所述在变速器壳体上设置能够与导油板(2)限位部件对应配合的限位结构,是分别在变速器空腔后壁的变速器壳体上设置后限位结构和在变速器空腔前端侧壁的变速器壳体上设置前限位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导油板固定的去螺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变速器空腔后壁的变速器壳体上设置后限位结构,是在变速器空腔后壁的变速器壳体上设置能够插入导油板(2)后端的固定沉台(11)和在固定沉台(11)旁边设置后限位孔(13),所述在导油板(2)的后端设置后限位部件是在导油板(2)的后端架设防止导油板(2)转动的圆管状的后插脚(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导油板固定的去螺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圆管状的后插脚(23)轴向切割成多块周向排列的弹力片二(231),并使相邻的弹力片二(231)之间保持减振间隙。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导油板固定的去螺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导油板(2)作偏向设置,使导油板(2)后端的后限位部件安装在变速器空腔后壁的后限位结构上时,导油板(2)的前部向变速器壳体上设置的前限位结构方向倾斜,且在导油板(2)的前部不受限制时,导油板(2)的前限位部件将会偏过变速器壳体上设置的前限位结构,利用导油板(2)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特性,在固定导油板(2)前部时,用力将导油板(2)前部回拉后将前限位部件安装在前限位结构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导油板固定的去螺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变速器空腔前端侧壁的变速器壳体上设置前限位结构是包括设置左右向的限位缺口(14),所述在导油板(2)前部设置前限位部件,是包括设置能够由左向右插入限位缺口(14)的卡板(2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导油板固定的去螺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变速器空腔前端侧壁的变速器壳体上设置前限位结构是还包括设置开口向前的前限位孔(12),所述在导油板(2)前部设置前限位部件,是还包括在卡板(24)上设置对卡板(24)进行柔性限位的弹性前插脚(2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导油板固定的去螺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弹性前插脚(22)是将多个弹力片一(221)按间距周向排列成管状,且使多个弹力片一(221)外面的中部径向向外凸出。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设计的变速箱润滑油导油板固定的去螺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油板(2)后端与导油板(2)一体的固定段(21)和横向设置在导油板(2)前部的卡板(24);所述导油板(2)由能够使导油板(2)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导油板固定的去螺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24)设置在导油板(2)的右侧;所述导油板(2)的板体向右侧弯曲,形成向右的偏转角度a;所述卡板(24)后面设有向后的能够柔性限位的前插脚(22);所述前插脚(22)由多个具有弹性的弹力片一(221)呈管状周向排列组成,相邻的弹力片一(221)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前插脚(22)呈管状周向排列的各弹力片一(221)的中部均径向向外凸出;在导油板(2)的固定段(21)前端的导油板(2)上有横向设置的固定板(26),在所述固定板(26)后面设有向后的防止导油板转动的后插脚(23);所述后插脚(23)由多个具有弹性的弹力片二(231)呈管状周向排列组成,相邻的弹力片二(231)之间具有减振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49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D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榴莲收割并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