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稀疏孔径成像系统的装调装置及装调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0525.8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0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蓉竹;刘国栋;钱俊宏;吴小龑;陶冶;胡流森;刘婷;刘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62 | 分类号: | G02B27/62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潘育敏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稀疏 孔径 成像 系统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稀疏孔径成像系统的装调装置及装调方法,装调装置包括探测器及向所述稀疏孔径成像系统中的若干子望远镜投射光束的光源机构;光源机构包括激光器、若干反射镜以及设于所述激光器出射光路上的分束镜,所述分束镜用于将激光器的光束分为与子望远镜数量相等的子光束;所述若干反射镜分别设于若干子光束的光路上,用于使所述若干子光束互相平行且每组子光束各反射到一组子望远镜内;所述探测器设于所述稀疏孔径成像系统中的合束机构的像方焦点处;本发明通过观察光斑图样的清洗度来调整稀疏孔径成像系统的内部参数,使得探测器上形成清晰的图样;通过装调装置和装调方法来实现对稀疏孔径成像系统的装调,操作方便、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疏孔径成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稀疏孔径成像系统的装调装置及装调方法。
背景技术
超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在遥感卫星和太空望远镜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火箭发射设备的运载能力以及制造大口径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加工制造难度则制约着上述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稀疏孔径成像技术(多孔径成像技术)的发展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如申请号为20161013624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子孔径快门调制相位差法的稀疏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方法,其主体结构上采用的是典型的稀疏孔径成像系统,即包括有多组子望远镜和用于汇聚上述多组子望远镜光线的合束机构,通过调整合束机构以将多组子望远镜内的光束干涉叠加形成清晰的干涉图样。
针对上述稀疏孔径成像系统的装调,为了能在调整合束机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图样,需要为每组子望远镜提供一束入射光束,以通过子望远镜将光束汇聚到合束器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同时为每组子望远镜提供入射光束的用于稀疏孔径成像系统的装调装置及装调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稀疏孔径成像系统的装调装置,包括探测器及向所述稀疏孔径成像系统中的若干子望远镜投射光束的光源机构;
所述光源机构包括激光器、若干反射镜以及设于所述激光器出射光路上的分束镜,所述分束镜用于将激光器的光束分为与子望远镜数量相等的子光束;
所述若干反射镜分别设于若干子光束的光路上,用于使所述若干子光束互相平行且每组子光束各反射到一组子望远镜内;
所述探测器设于所述稀疏孔径成像系统中的合束机构的像方焦点处,用于采集所述若干子光束的光斑图样。
进一步地,所述分束镜设于激光器与任意一组子望远镜之间,且分束镜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所述激光器的光束垂直于所述分束镜的第一端面,使得激光器出射光的光轴与经分束镜的第二端面射出的一组子光束的光轴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装调装置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激光器设于支撑机构上,且激光器的出射光路垂直于任意一组子望远镜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两组环状的固定架,所述激光器穿设于所述两组固定架内,且每组固定架上环绕所述激光器设置有若干紧固件,且每组紧固件上朝向固定架环内的一端均抵接于所述激光器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上还设有第一承载机构,所述分束镜设于第一承载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机构为手动旋转位移台。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支撑于平台上,所述平台上还设有固定件以支撑反射镜。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器为CCD相机。
一种用于稀疏孔径成像系统的装调装置的装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未经四川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05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