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秘致病菌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3676.4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0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敏生;陈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安宁云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Q1/689;C12Q1/04;C12N15/11;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韦东 |
地址: | 710025 陕西省西安市霸桥区纺园三路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秘 致病菌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新的便秘致病菌及其筛选方法和用途。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所述便秘致病菌的组合物、鉴定所述便秘致病菌的试剂以及它们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及其用途,具体涉及便秘致病菌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已成为一个高发慢性病症,其中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约4-10%,全球平均患病率高达16%。由于慢性便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极大的增加社会医疗负担,慢性便秘的研究已成为慢性病研究的重大课题。虽然人们对慢性便秘进行了广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有72.9%的患者对目前便秘治疗效果不满意,尤其是顽固性慢性便秘除创伤极大的手术治疗外几乎无法治疗。目前研究认为,慢性便秘的发生过程十分复杂,但关键发病原因还不清楚,导致治疗新策略的发展十分缓慢。
便秘是一种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与慢性便秘相关的功能性疾病有:功能性便秘、阿片引起的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排便障碍,其中前三种属功能性肠病,后者属肛门直肠疾病(罗马IV标准)。根据慢性便秘病理特征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rectal evacuation disorders)和混合型便秘。STC的形成是由于胃肠道传输功能障碍,即:肠内容物从结肠近端到结直肠远端的通过时间减慢,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无便意和排便困难,是慢性便秘的主要类型。目前的研究发现,引起STC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病因,其中器质性病因包括胃肠道病变、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硬化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功能性病因包括药物性、神经心理等。有意思的是,相当多的STC患者的发病原因并不清楚,呈原发性。这就提示:慢性便秘可能存在有未曾发现的未知病因。
关于慢性便秘的治疗主要有1.一般治疗:排便生理教育、改变饮食习惯等;2.药物治疗:通便药物、膨松剂、渗透性通便剂等;3.心理与生物反馈疗法:认知治疗、消除紧张等。许多患者通过解除病因和上述综合治疗,可以缓解或治愈慢性便秘,但仍有大量患者经上述治疗后依然无效或反复发作,表现为症状顽固性,这种功能性STC为顽固性便秘(intractable chronic constipation,ICC)。由于该类便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可考虑施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伤害很大,临床适应症选择十分谨慎。ICC是一种反复发作、顽固性慢性便秘,其发病机制也将更为复杂。ICC的难治性也提示该病症可能是某未知原因引起的,阐明其发病原因将可能改善治疗效果。
与其他STC一样,ICC的基本特征也是肠道传输速度变慢。关于传输变慢的原因,目前认为与胃肠神经-起搏细胞-平滑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但无法证实该功能异常是始发原因还是继发病变。通过大量的临床样本研究发现:在便秘时,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system,ENS)(如肠神经丛、神经结、肌间Cajal细胞等)发生了退行性改变,肠道细胞分泌活性分子的能力也发生明显改变。由此有人提出:ENS的退行性病变或肠道活性分子的异常分泌是肠道慢传输的重要机制。由于无法知晓引起ENS退行性病变和活性分子的异常分泌的原因,上述ENS等异常变化可能是便秘的继发过程。还有大量的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如:Cajal细胞网络破坏、ENS等病变是肠道异常收缩的继发病变;Cajal细胞缺陷(C-Kit基因突变)小鼠并不引起明显便秘。
近年来已发现肠道微生物与慢性便秘具有相关性,但也无法确定与慢性便秘的因果关系。有研究发现,慢性便秘发生时肠道微生物不但伴有菌群失调,而且改变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往往可以改善便秘症状。这一现象提示慢性便秘与菌群失调有关,但遗憾的是仍然不能确定它是便秘的始发原因。众所周知,排便过程或肠道动力是肠道微生物更替的最主要机制,而便秘可导致肠道微生物更替减弱、乃至菌群失调。因此,菌群失调极可能是慢性便秘的继发改变。肠道慢传输的机制研究还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研究思路。因此,研究关键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探讨新疗法是慢性便秘防治的关键课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安宁云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安宁云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36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