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22517.2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8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华;谈金忠;汤国毅;王振祥;臧光勇;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汪庆朋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轨道交通 建设 工程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方法,所述第一步(1)和第二步(2)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在施工前埋设在相应的土层内,所述第三步(3)中的监测仪器包括水平位移监测仪、竖向位移监测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仪、测斜仪、分层沉降仪、裂缝观测仪、收敛计、水压监测仪、地下水位监测仪、岩土压力计和应力计,所述监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检与维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监测费事费力,智能化监测低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实施简单,适应各个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设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而监控测量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它贯穿与施工的全过程,起着指导施工、安全评价、修正设计和资料积累的作用,被誉为施工的“眼睛”,是保证施工安全十分重要的举措。在现有技术中,我国地下工程行业常用的监测手段仍然以人工监测为主,所采用的监测方法较成熟,但是也存在操作复杂、智能化程度不高、数据采集及处理工作量大,易出现疏漏且难于管理等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
(1)第一步:建设监测基准点,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布设监测基准点,且每个监测工程的竖向位移观测的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水平位移观测的基准点不应少于4个;
(2)第二步:建设工作基点,当(1)中的监测基准点距离所监测工程较远致使监测作业不方便时,应设置工作基点进行辅助;
(3)第三步:安装监测仪器,在相应的设备或区域内安装对应的监测仪器,并且这些监测仪器均和监测基准点进行连接;
(4)第四步:监测,当所有监测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监测工作,监测期间,基准点定期复测,不应少于3次,当需要使用工作基点时,应和监测基准点进行联测;
(5)第五步:数据对比分析,将(4)监测的数据进行本项目的历史、实时数据与同类项目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6)第六步:预警,通过(5)中的数据对比分析,在出现问题时进行预警。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步(1)和第二步(2)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在施工前埋设在相应的土层内。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步(3)中的监测仪器包括水平位移监测仪、竖向位移监测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仪、测斜仪、分层沉降仪、裂缝观测仪、收敛计、水压监测仪、地下水位监测仪、岩土压力计和应力计。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监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检与维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监测费事费力,智能化监测低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实施简单,适应各个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下文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当做被理解为对本体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基础上显而易见地作出的各种改变和变化,应该均在发明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未经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2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