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门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2152.3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6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锋;刘江虹;刘嘉琳;刘铖;粟梅;王润卓;杨逸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17/06;G08B25/08;G08B7/06;G16Y20/10;G07C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周乃鑫;包姝晴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传感器模块、通讯模块和解锁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探测室内环境得到环境信息;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环境信息进行判断,在发生火灾时,所述控制模块生成临时密码;所述通讯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临时密码发送给联系人;解锁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原始密码或所述临时密码解锁。本发明能够实现在发生火灾时使得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盗门锁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门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智能门锁已经越来越普及,除了可以通过传统的钥匙解锁外,还具备指纹、密码、人脸识别的解锁功能,防盗性能逐渐增强。此外,随着制作工艺的提升,锁体和外壳的强度越做越高,使得从外部进行强行破拆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现有的电子智能门锁的高安全性和高稳定性却可能在诸如火灾事故发生时,成为应急救援疏散工作的严重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火灾环境下使用的智能门锁系统,以解决发生火灾时救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100;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100连接的传感器模块300、通讯模块400和解锁模块200。所述传感器模块300用于探测室内环境得到环境信息;所述控制模块100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环境信息进行判断,在发生火灾时,所述控制模块100生成临时密码;所述通讯模块400将接收到的所述临时密码发送给联系人;解锁模块200用于根据输入的原始密码或所述临时密码解锁。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模块300包括:烟雾传感器3001和火焰传感器3002。所述烟雾传感器3001用于探测室内烟雾情况,根据所述烟雾情况生成烟雾信息,并将所述烟雾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模块100;所述火焰传感器3002用于探测室内火焰情况,根据所述火焰情况生成火焰信息,并将所述火焰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模块100;所述控制模块100将接收到的所述烟雾信息和所述火焰信息分别转换成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和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报警预设阈值和第二报警预设阈值进行对比判断;当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大于所述第一报警预设阈值,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大于所述第二报警预设阈值时,则发生火灾;其他情况时,则未发生火灾。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模块3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3003。所述温度传感器3003用于探测门锁壳体表面温度,根据所述门锁壳体表面温度生成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模块100;所述控制模块100将所述温度信息与第三报警预设阈值进行对比判断;当所述温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三报警预设阈值时,则火势蔓延至房屋入口。
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400包括:SIM卡模块4001和无线模块4002。所述SIM卡模块4001和无线模块4002均与所述控制模块100连接;所述SIM卡模块4001用于将所述临时密码通过短信形式发送至所述联系人;所述无线模块4002用于将所述环境信息和火灾与非火灾的状态信息发送至物联网云平台103。
优选地,所述解锁模块200包括按键模块2001、指纹识别模块2002和人脸识别模块2003。所述按键模块2001、所述指纹识别模块2002和所述人脸识别模块2003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100连接。所述按键模块2001用于对所述智能门锁系统进行密码设置,并通过所述原始密码解锁;火灾发生时,根据所述原始密码或所述临时密码解锁;所述指纹识别模块2002用于对所述智能门锁系统进行指纹设置,并通过将扫描的指纹与指纹数据库中的指纹进行匹配,匹配结果一致则解锁;所述人脸识别模块2003用于对所述智能门锁系统进行人脸设置,并处理采集的人脸图像,得到人脸数据信息,通过将所述人脸数据信息与人脸识别数据库中的人脸数据进行匹配,匹配结果一致则解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21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